索  引  号: GSD0126/2021-01101 生成日期: 2021-05-06
文       号: 关键字: 体育,健身,全民,发展,项目
所属机构: 市体育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十四五”,白银市体育事业将有大发展
信息来源:市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1-05-06 15:12
浏览次数:
  “十四五”,白银市体育事业将有大发展
  ----李全杰解读2021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报告(三)
  “十四五”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时期,白银市体育系统将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协同联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
  一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职能,围绕便民惠民、使用高效原则,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争取创建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市、县区,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实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城乡、行业和人群间的均等化。
  二是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坚持市级功能优化、提档升级,县区达标建设、突出特色,乡镇街道均等普及、便捷惠普,行政村社区配套完善、实用适用原则,完善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布局,落实居住区和社区体育场馆设施用地标准,实现大型体育设施与中小型体育设施、公共场地设施与经营性场地设施、竞技体育设施与群众体育设施统筹规划、功能互补、共同发展,全力打造完善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十五分钟健身圈”。
  三是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建立各级体育、教育、民政、民族宗教、文旅、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全民健身联动机制。持续提升景泰黄河石林国际马拉松暨百公里越野赛、靖远、平川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的影响力,开展“一县区一品牌”赛事创建和全民健身最佳赛事评选活动,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大力开展健身项目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部队、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机构“八进活动”,实现体育健身覆盖全人群,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
  四是持续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市、县区体育总会建设,稳步推进各级体育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等改革,推进体育社会组织依法依规运行,建立完善权责明确、运动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章程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依法依规开展体育活动,实现覆盖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体育类社团组织网络。
  五是强化科学健身指导。落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技术指导和表率带动作用,推动广大群众健身更加科学化,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强体医互补,推广运动处方。
  六是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预定、赛事信息发布、科学健身指导、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等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与城乡社区、商圈、企事业单位健身中心、智慧健身馆等区域健身站点建设,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加强分析应用。提高群众体育工作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全民健身工作技术手段创新,提升体育工作效率。
  (二)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开放办体育,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及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深层次探索乒乓球项目省队市办建队体制,加强优秀运动员苗子选拔培养,引导社会力量以联合办队、中学办队、俱乐部办队、冠名赞助等形式,推动白银竞技体育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优化项目布局。强化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曲棍球等优势项目,加快发展滑轮、滑雪、陆地冰壶等潜优势项目,重点突破田径、游泳、篮球、自行车、排球、越野滑雪等竞技大项,形成冬夏项目协调发展、重点项目突出发展的竞技项目布局。
  三是夯实人才基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立足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形成集“体校训练体系”“俱乐部训练体系”“学校课余训练体系”于一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青训体系”格局。积极探索竞技体育人才就业渠道,为优秀运动员退役做好保障。
  四是强化科学训练。探索建立体育、科研、医疗等融和一体的复合型教练团队,提高竞技训练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五是构建竞赛体系。推进竞赛制度改革,建立青少年竞赛体系与学校竞赛体系有机融合的竞赛制度。开展乒乓球、足球、曲棍球等项目中小学班级、学校、县区、市级U系列四级年度联赛,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基础水平。
  六是建好训练基地。加强专业人才训练基地建设,将白银市体育中心、各县区体育场(馆)打造成省内一流的体育综合训练基地。进一步完善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配套设施,建立集训练、科研、康复、检测、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能化、科学化、综合化训练平台,切实保障国家队、各省市优秀运动队和我市雪上项目备战训练。
  (三)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准入环境,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制定完善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取消审批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行业信用体系,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
  二是培育体育产业重点领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承办各级各类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探索市场化运营新模式,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运行机制改革,注入市场化经营新活力,提高体育服务水平。
  三是扩大体育消费。以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体育用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消费黏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培育体育消费人口,开展冬夏令营及青少年课外体育技能培训,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制定体育消费促进计划,拓展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观摩、体育旅游等消费空间,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建立及时、高效的消费需求反馈机制,及时调整适合白银各类群体的消费产品。
  (四)培育体育文化精神
  大力弘扬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积极挖掘、整理、传承白银传统体育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文化,鼓励和引导具有正向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白银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体育艺术作品创作,动员和组织体育人积极开展公益活动,讲好体育故事,培育体育文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