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01391141XD/2024-144025 生成日期: 2024-09-19
文       号: 关键字: 服务,便民,生活圈,社区,建设
所属机构: 市商务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03号提案的答 复
信息来源:白银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24-09-19 16:53
浏览次数:

李春丽委员:

您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完整社区、嵌入式服务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关注和关心。您提出的建议,我们将积极采纳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落实。 现将您提出的白银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相关情况答复如下,不妥之处请提出意见建议。

2023年8月以来,我市被确定省级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在省商务厅的精心指导和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白银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根据省商务厅等13部门制定的《甘肃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甘肃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建设行动工作方案》《甘肃省促进中药材流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等7个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省上指导意见,市商务局率先编制了《白银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2023-2025)》、率先建设了《白银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信息平台》、率先由市政府列为十大为民实事推动,制定印发了《白银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白银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建设行动工作方案》、《2024年度白银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项目申报及专项资金奖补实施方案》,成立了市政府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明确专班专人负责,有力推动工作开展。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参与、整合资源的思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引导规范经营,进一步推进城市商业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推动便利消费及扩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断满足城市居民基础性、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一、基本情况

(一)基础现状

白银市现有人口150.3万人,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31亿元,年平均增速8%。全市现有126个社区(包括11个农村社区),其中,会宁县13个社区,靖远县12个社区,景泰县13个社区(包括1个农村社区),白银区54个社区(包括6个农村社区),平川区34个社区(包括4个农村社区)。社区内共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26617个,其中:社区便利店2246个,各种综合超市5181个,洗染店71个,美容美发店1973个,餐饮店710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253个,家政服务网点93个,标准化菜市场22个,蔬菜副食营销网点9672个。

(二)建设情况

在便民生活圈建设中,我们坚持政府动员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争取项目扶持的工作思路,从提升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水平,鼓励“一店多能”式发展,积极发展可移动商业设施,构建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等四个方面指导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具体要求,从再生资源、家政服务、社区菜市场等“3+N”方向入手,扎实确圈建圈,认真推动项目建设。目前,市政府指导中心城区建设12个便民生活圈,其中白银区7个、平川区5个;市商务局指导两区政府进一步优化后确定,白银区建设20个、平川区建设6个(其中白银区建设14个基础型生活圈、6个提升型生活圈,平川区建设6个基础型生活圈)。目前,累计储备凝练项目30个以上,拟投资1亿元以上。2024年实施项目9个,投资超过2000万元,累计争取省市项目资金300万元。

二、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指导,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根据《甘肃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甘肃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建设行动工作方案》,我局牵头转发了并印发了《白银市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白银市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同时委托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编制了《白银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专项规划(2023-2025)》并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明确了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总体目标、实施步骤、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成立白银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建立市、区、街道、社区联动机制,通过摸清辖区内商业网点底数以及社区人口结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合理优化便民服务网点。实施分类建设布局,新建居住区优先考虑发展集聚式商业形态,重点建设改造社区商业载体、便民商业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再生资源等;老旧小区因地制宜补齐商业设施短板,提升现有设施水平;商业设施配备相对齐全的社区重点优化调整业态组合,加强新业态、新服务引进,拓展商业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建成市级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提供便民地图和网上查询、导航和点餐等功能,在220个小区设置便民生活圈导视图、8340栋楼宇设置便民信息服务栏,覆盖78个城市社区,覆盖率达90%以上。

(二)整合资源,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目前,在白银区、平川区主城区共建设26个便民生活圈,实现了主城区78个社区全覆盖,其中基础型便民生活圈20个,提升型便民生活圈6个。形成了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对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居民综合满意度达到 90%以上。我们协调各方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其中市财政局已预算1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便民生活圈建设,正在拨付智慧平台35万元奖补资金;市民政局在白银区20个生活圈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13个,在平川区6个生活圈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6个;市体育局改造白银区银光智能公园和平川区体育公园,完成70个乒乓球台、15个多功能运动场、8个健身路径等项目;市邮政管理局建成公共服务站点268个,城区快递公共服务点124个覆盖107个小区,铺设快递柜158组覆盖32个小区;市文广旅局建成城市公共书屋4个;市场监督管理局切实加强便民生活圈内食品安全和价格监测,保障生活圈业态安全有序。

(三)规范服务,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多方协同作用,整合国企、街道、社区、物业、商户等各方力量,通过共建共管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完善服务能力。市商务局牵头建设市级智慧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市级补助资金35万元),智慧平台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测试版完成基础功能测试,已上线正式运行(平台已接入103个住宅小区,注册用户达到26586户,注册物业服务员工755人。平台签约商家涵盖22个品类,共计64家,平台交易单量达14221单,现金流水超过100万元。目前完成电子地图上线运行,其中15个便民生活圈商户信息提取上线完毕,实现用户在线搜索、查询、下单、评价等功能。8月份全面运营后,从家政维修、劳务服务、快递配送、养老助餐、垃圾分类等方面,逐步扩大覆盖范围,预计可增加2000个就业岗位,为白银市城市生活服务的商业实体带来单日5000单的日活流量,发挥出项目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白银区通过实施盛银宜家智慧社区项目,投资建设95个社区服务网点,打造统一设置党员活动角、24小时无人超市、24小时自助快递柜、24小时助农果蔬柜、共享工具柜、共享图书角、共享充电宝、自助洗车机、纯净水机、便民理发店、户外全息投影广告等多种业态;全面规范服务白银区20个生活圈建设;平川区整合各类资源,通过街道便民中心建设,统筹提升养老服务;通过改造文化娱乐业态功能,统筹提高便民消费便捷水平;通过中恒连锁便利店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喜来客超市提升改造打造智慧服务、众诚社会服务中心社区户外工作者驿站等项目,推动6个生活圈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四)聚焦项目,推动智慧赋能服务创新。积极推广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支持开发城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开发综合便民信息服务小程序和APP,整合本地社区便民服务资源,接入餐饮、休闲、养老、托育、家政等线上功能,提高社区智能化水平。2024年以来,借助白银市消费券发放平台等多种渠道,市县累计投入资金500万元,发放2万多张政府消费券,拉动线上线下消费5亿元以上;白银银恒建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建设便民生态综合服务店40个,便民工坊13个,进一步补齐线上线下小区购物、维修、再生资源回收等综合功能,实现智能化服务;甘肃首农惠商贸有限公司投资150万元,铺设惠民生鲜直通车20个,实现物业缴费、平价蔬菜、快递收发等功能,进一步方便群众消费;白银市元利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投资580万元,实施老街区微更新项目,通过改造网红打卡点、设置便民移动摊位、文化雕塑等业态,打造便民消费新场景,为居民提供吃购娱综合性便民服务;甘肃上尚千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布设30个便民洗鞋柜,打造智慧洗鞋服务新模式;甘肃敦大煌盛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投资90万元,在 15 个小区改造门店 36座,实现10分钟内便民一站式服务功能。依托白银市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整合社区便民服务资源,通过小程序平台,实现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家政等线上服务功能。宣传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显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的各类服务网点,包括“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建成全方位的数字化生活服务圈。

三、存在的问题

(一)配套服务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市白银区、平川区属于工矿资源型城市,因年代久远,部分老旧社区的便民生活圈,由于在建设初期缺乏长远规划,面对社区居民人数增加、消费需求变化等新情况,服务场所(服务设施)因占地面积小,缺乏活动场地,并受公共空间资源限制或土地归属问题难协调等因素影响,无法新建更新或者改造提升,导致居民对便民服务、养老、休闲娱乐等方面提升改造需求较高。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小”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较少,部分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不能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得到充分满足。

(二)社区便民服务发展不够均衡。近年来,白银区和平川西城区的新建小区逐渐西移,该区域大部分居民设施较为完善,服务功能较为齐全,服务模式比较新颖,而靠东的老旧小区因为工矿城市老旧的原因,服务类别相对单一,服务设施老化,服务效能较低;加之新建小区居住的中青年较多,消费相对活跃,各类新型服务行业大部分分布在市区中部,辐射新建小区,便利中青年服务和消费,而老旧小区新型服务业态短缺,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年轻人无法便利享受新型服务。

(三)针对性宣传推广不够到位。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现有商圈、设施为基础,侧重于适度包装、局部点缀,在打造核心生活圈特色亮点方面尚有不足,可宣传、可推广典型较少,导致宣传效果不够明显,居民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概念知晓度较低,对生活圈带来的改变感知度较低,没有明显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同时,我市实施主城区白银区、平川区在业态和发展上有差距,市级智慧平台宣传运用还不到位,虽建设了白银市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平台,大部分居民不知晓该平台,平川区在业态接入上还有短板,居民未在平台上进行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养老、家政等服务功能操作,整体感知度较低,存在感不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统筹谋划,科学优化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等13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和省商务厅等13部门印发的《甘肃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建设行动工作方案》,按照我市确定的目标任务,不断深化目标定位和思路措施,针对不同资源禀赋和消费需求,统筹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城市中心商圈建设、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城市更新规划等衔接,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社区便民服务网络,不断补充生活保障类业态,日益丰富品质提升类业态,有效解决便民生活圈商业网点布局不均衡、业态不完善等问题。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掌握社区居民所需所盼,建议通过采取政府出资、回购、置换或回租、国有控股或持股等多种方式,建设改造一批便民生活圈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保障基本生活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业态功能,提升消费品质。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丰富各类商业业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配套设施建设运营,特别是支持大企业输出品牌和管理,发展社区直营连锁,鼓励数字化赋能,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通过共建共管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引入专业运营商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大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力度,提供简便易行的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着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以“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为重点,补齐基本保障类业态,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引导更多的品牌连锁企业进入社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安全的商品和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多维度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便捷服务。鼓励引导“一店多能”、“小店全能”,实现一门店提供多样化服务,并通过网上预定、服务上门、事项代办等形式,提高便民服务的便利化和智慧化水平。

(三)文化赋能发展,打造特色样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融合公共、商务、消费等多个概念,根本上来讲是链接居民生活需求的形态,拥有典型的社区属性。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新场景,促进消费的新亮点,结合每个生活圈的实际,充分挖掘文化特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牌设计、圈内商店的招牌等方面加强标签化建设,有意识引导居民认同圈内文化建设,打造包含文化内涵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标签。因地制宜加强生活圈文化建设,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精神文化需求,引导社区开设电影、美术、书法、乐器、舞蹈、戏曲等公益业态,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学。

(四)坚持党建引领,全面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社会力量,推动社区做好志愿服务、居家照顾、紧急援助等服务保障工作,利用结对帮扶、定期上门等方式,加强对老年弱势群体的沟通和服务。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全面摸排辖区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不强、精神失常等特殊老年群体,通过早看窗帘、晚看灯等方式,定期了解老人生活情况,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探索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行动不便的失能、残疾、高龄、长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盛银宜家为辖区行动不便、无人照料老人提供日托、周托、月托、上门等短期照护服务,使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基本养老服务。着力建设一批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生活便利需要的无障碍服务设施,发展满足弱势群体相关需求的服务业态,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面对面人工服务。

(五)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创新服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构建涵盖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全周期服务体系,深入落实服务业相关税费优惠政策,释放各类经营性用房资源,充分利用闲置存量设施。加快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相衔接,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补充设施空间载体、升级商业业态、打造不同场景等方面实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各个环节,不断在白银便民智慧生活APP丰富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相关内容,设置生活圈提醒,量化需求管理,以试点分析居民的整体消费意愿和需求,为生活圈增加“科技感”,进一步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影响力,实现便民服务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让市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生活便利。

白银市商务局

2024年9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