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013911137A/2023-124363 生成日期: 2023-12-28
文       号: 关键字: 粮食,种植,生产,面积,粮
所属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种好粮食安全“责任田”
信息来源:白银融媒
发布时间:2023-12-28 16:38
浏览次数:

种好粮食安全“责任田”

——白银市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以来,白银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广袤沃野喜迎丰收,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要素保障。



强化监管   拧紧粮食“安全阀”

粮食安全,离不开粮食监管。加强粮食监管,是强化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今年,市农业农村局扛牢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紧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这一根本任务,制定《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与各县区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逐级建立粮食生产台账,把任务明确到品种、分解到县区,把面积和关键技术落实到乡村、田间地块,对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情况进行两日一调度,组织成立督导组,实地督促落实。



良田良种育粮丰,良法良机稳粮增。今年,全市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00.71万亩,超任务5.71万亩,同比增长0.04%。其中小麦73.17万亩,超任务1.67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超任务0.7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98.84万吨,超任务0.84万吨,同比增长0.54%。

多措并举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守护耕地面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今年,组织县区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灌溉条件,进一步细化耕地利用类型,开展粮食种植适宜性评价。严格控制耕地向林地、园地、草地、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转换,防止“非粮化”。严格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根据粮食种植情况及时进行粮食生产功能区调整。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通过科技下乡、田间现场教学,开展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推广粮食作物间套种,引导农民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增加马铃薯、小杂粮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落实落细惠农政策。全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3890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291万元。进一步加大补贴资金投入力度,今年争取市级财政资金120万元,对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进行补贴。景泰县争取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261.44万元,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每亩补贴提高到了300元,并单列衔接资金500万元支持全县“和尚头小麦”特色产业发展。

科技赋能  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

智慧温室,光照、通风、温度智能调控;无人机播种、喷药、灌溉……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科技赋能,建设“良田”、发展“良种”、推广“良技”,粮食生产的科技底色越发亮眼。

我市旱作区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配套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一膜两年用等集成技术,最大程度发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效应,实现主动抗旱增粮。今年全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年推广面积235万亩。

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积极扩大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以及绿肥种植规模,实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今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38万亩以上,技术覆盖率达到90%。此外,我市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切实做好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科学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努力将农作物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实现减灾防损增粮。



同时,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实施“粮—菜”“粮—豆”模式,通过“粮—菜”模式,开展麦后复种,实现一田两用,在稳粮的同时,有效增加农户收入,让秋后闲田变身“致富地”。在平川区宝积镇、水泉镇两个低海拔灌区,实施“粮—豆”种植,依托小麦扩种项目及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推广麦后大豆种植面积2200多亩,亩增产162.4公斤以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群众之盼。一张张沾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业成绩单上,牢牢刻下了白银人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稳稳扛起粮食安全与物资储备重任的印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