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9-14 03:17:22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在银各单位:

现将《白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白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全民健身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和《甘肃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甘政发〔2021〕92号),加快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40%以上,城乡居民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名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和《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若干措施》(甘政办发〔2021〕91号)精神,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现状调查,明确全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年度工作计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冰雪场等场地设施。推进市体育中心1场2馆改造升级,争取市级游泳馆或滑冰馆项目建设;加快平川区公共体育场馆和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力争县(区)公共体育场馆全覆盖。推动在公园、绿地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实施会宁县祖厉河仿古城墙段健身步道、五七农场登山步道、金岭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与城市功能相融合的城市绿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休闲步道网络体系。持续将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开展超期和毁损体育健身器材的更换,每个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建成能够开展不少于4个体育运动项目的综合健身场所。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健全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改造升级老旧场馆硬件设施,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评估督导,健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制度,优化体育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做好体育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促使效益提升。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体育场馆。

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在组织编制涉及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应当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意见;在审查审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要按照国家健身设施规划建设标准严格审核。自然资源部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根据人口结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安排健身场地空间;自然资源、住建、发改等部门要盘活城市空闲用地,做好公益性体育项目建设用地预留,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路桥附属用地、厂房等空间资源建设灵活多样、方便可及的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供应体育设施用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户外运动营地、冰雪场地等体育设施,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全力支持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基础建设,推动全市冰雪项目发展。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调整健全市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附件),明确工作职责和议事规则,发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综合监管作用,建立体育赛事“一站式”协同服务机制;各县(区)、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健全赛事活动应急、监管和服务机制,保障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有序开展。落实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完善各类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推进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每年制定全民健身工作实施计划,因地因需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实施、年尾有评估。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铜城杯篮球赛、新春健步走、春季自行车骑行、重阳节老年气功展示、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系列赛事活动,着力打造群众体育活动品牌赛事。开展全民健身示范县(区)、单位创建活动,按照领导重视、创建有力,规划科学、体系健全,设施完善、活动丰富,融合创新、广泛参与的总体要求,推进体育进城市、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六进”活动。支持开展“一县(区)一品、一县(区)多品”赛事活动,扶持和举办社区运动会、运动健身进万家等基层赛事活动,构建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贯穿全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推进“三大球”、“三小球”运动普及提高,重点提升会宁县篮球、靖远县足球、景泰县排球水平,支持乒乓球省队市办、羽毛球多级联动、网球快速发展,支持各大型厂矿企业举办各类体育活动。

组织开展新年(重阳)登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等群众运动推广普及活动,利用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的地域优势开展运动,推动“冰雪进校园”。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开拓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自主设计、创建、发起线上赛事活动。探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化、智慧化、数字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全民健身电子地图、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活动查询、体育教育培训、科学健身指导、全民健身调查等内容,打造线下体质测评、数据自动传输、线上专家指导融为一体的科学健身指导大数据系统,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智慧化水平。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三)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能力

充分调动社会各领域多方面力量, 推动健身指导服务下沉,创新健身指导方式,丰富健身指导内容,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指导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健全市、县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加强国民体质监测能力建设,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化,为群众提供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健身指导、健身知识宣传、健身咨询等多元化服务。建立全民健身指导专家库,发挥体育、医疗领域专家的权威,针对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门别类地开展科学健身知识普及、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等指导服务。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提升科学健身指导能力和质量;到2025年,全市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1200名以上,其中:县(区)级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250名,市级每年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低于100名。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办法,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交流展示大赛,开展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活动。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提高体育健身服务到达率和群众满意度。打造科学健身传播平台,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讲座,推广“群众身边的健身课堂”。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

(四)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引领作用

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构建以“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人群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为支撑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体系。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党建引领,构建有场地、有活动、有经费、有服务的发展新格局,夯实全民健身组织基础。强化市、县(区)体育总会建设,发挥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中的龙头作用,推动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俱乐部、职工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的发展,鼓励健身团队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备案。建立市县单项体育协会对口帮扶基层全民健身组织、传统特色体育学校合作机制,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农村、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创新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机制,引导其参与承接政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项目;对基础强、发展稳、受众广、辐射大、参与度较高的社会体育组织,给予场地、教练、培训、等级评定等方面的支持,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社会体育组织。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市民政局

(五)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服务均等化

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引领作用,推动职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参与健身、乐于健身、受益健身。开展体育健身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健全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跨区域(市、县)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开展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传统特色体育学校和校外体育活动基地创建工作,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实施老龄化健康行动计划,推进老年人公益性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建设,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农民、妇女健身体育活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

(六)着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通过政府引导、以奖代补方式,促进体育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质体育经营企业流动,培育壮大体育市场主体。积极开展体育招商引资工作,凝练适宜具有本地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项目,吸引国内外体育企业来银投资发展体育产业。大力发展高原体育基地服务、滑雪场、户外运动等体育产业,积极发展新型体育装备制造业,争取建设1-2个国家职业或专业运动队训练基地。依托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训练基地、废旧厂房、城市商业中心、体育公园等空间类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品牌赛事,提供竞赛表演、健身指导、技能培训等各类产品和服务,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发展。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育赛事活动、运动技能培训、体育中介服务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广旅局、市经合局、市体育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七) 全面实施体育融合发展工程

实施“体育+”战略,促进全民健身与教育、医疗、康养、旅游、乡村振兴等多元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教育”,制定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全面落实学生课内课外每天活动各1小时制度。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强化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高水平教练进校园活动。推进“体育+医疗”,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开展体质监测与医疗服务结合的体医融合建设试点,探索建立由专家、社区(乡村)家庭医生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参与的社区(乡村)健康服务机制,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的健身指导方案,做到个人健康和运动健身服务相结合。加强运动健身指导康复门诊能力建设和运动处方师培养,试点推动县级健康促进中心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运营体育医院、运动康复中心、健康养老中心等体医融合实体机构。推进“体育+旅游”,推动山地、水上、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体育康养、户外探险、民俗体育、红色研学等精品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精品景区和体育特色小镇。依托白银国家雪上训练基地、黄河石林户外营地,引入国家和其他省市雪上项目集训队伍来银训练,带动我市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形成集运动训练、健身休闲、体育科研、会议接待、餐饮住宿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体育产业综合体。推进“体育+乡村振兴”,鼓励乡村统筹规划建设健身休闲绿道、登山步道、山地户外营地、房车营地等特色体育设施,植入乡野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和乡村体育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健康委、市文广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八)营造全民健身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弘扬奥运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强化体育领域政治风险、安全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讲好祖国至上、拼搏奉献的体育故事。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弘扬全民健身正能量。鼓励开展体育文学、音乐、摄影、动漫、标识等体育文化创作,加强体育健身文化遗产的文物、文献的收集、收藏和整理工作,深入挖掘和整理全市本土黄河战鼓、纸马滚灯舞、玉川钱鞭子舞、景泰滚灯传统民俗体育特色项目文化,鼓励和引导具有全市地方特色的体育艺术作品创作,推广民俗民族民间体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加强与其他省市的体育文化交流,积极融入兰州西宁城市群、兰州白银都市圈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城市圈建设,举办和参加周边城市体育项目联赛,开展体育运动项目交流活动。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拓展对外体育健身交流辐射范围,加强全民健身赛事、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倡导文明观赛、文明健身等体育文明礼仪,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体育领域舆情监测,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责任单位: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市文广旅局、白银日报社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各级全民健身委员会联席会议机制,发挥各级政府全民健身委员会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中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落实全民健身各项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部门联动、分工合作、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落实各级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资金保障。落实和优化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全民健身事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

(二)壮大人才队伍。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结构优化作为推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优化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与其他行业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建立全民健身人才智库,完善全民健身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其他领域人才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全民健身相结合,积极推动场馆信息化建设,丰富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内容,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

(四)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监管,健全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制定运动项目办赛指南、群众参赛指引和应急处置预案,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确保出现紧急情况能够果断采取熔断措施。加强各类健身设施安全监管,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的原则,统筹做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五)开展绩效评估。市政府将在期终对各县(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市体育局要会同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相关部门定期对各县(区)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附件:白银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

白银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 任:冯汉颋 市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杨成谋 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

高兴国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孙存海 市体育局局长

陆 斌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马登云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辛 燕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委 员:杨茂栋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何耀谦 市教育局专职督学

郭银霞 市科技局二级调研员

田建新 市工信局副局长

张立琪 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

李 强 市公安局副局长

祁金山 市民政局副局长

苟黎源 市司法局副局长

李世春 市财政局副局长

王军涛 市人社局副局长

苏顺余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张 琼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卜继飞 市住建局副局长

陶 军 市交通局副局长

赵永国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郝尊钢 文广旅局副局长

张继学 市卫健委副主任

陈耀权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李仲涛 市应急局副局长

刘世梁 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

黄文生 市体育局副局长

黄小俭 市体育局副局长

万应聪 市体育局副局长

田小义 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

张文慧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张 炜 市医保局副局长

展之荣 市总工会副主席

姜文举 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兼职)

吴军芳 市妇联副主席、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主任

耿 明 市残联二级调研员

刘建平 白银日报社副总编辑、社委会委员

王世杰 国家税务总局白银市税务局副局长

张怀翠 会宁县政府副县长

许立龙 靖远县政府副县长

周玉璟 景泰县政府副县长

顾 芸 白银区政府副区长

石成娟 平川区政府副区长

杨春香 人民银行白银市中心支行工会主任

张海林 白银银保监分局副局长

张喜红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主席

董时钊 银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

邓家恂 甘肃稀土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李忠平 靖远煤业集团工会宣教文体部部长

徐百昌 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凤禄 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继峰 华能景泰热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白银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由孙存海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有变动,由接替人员自然递补,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