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党支部书记魏太平
自任职以来
以始终如一的坚守
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始终秉持
“脚下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的实干精神
努力将昔日闭塞的山乡
打造成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示范村
今天
让我们走近这位“85后”村支书
聆听他带领全村人
不断践行乡村振兴的奋斗故事
中川镇大墩村海拔较高
光照充沛
昼夜温差显著
发展杂粮种植具有天然优势
但长期以来
由于分散经营的传统种植方式
杂粮产量低
价格也不高
2023年
魏太平开始担任大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上任之初
他就与村“两委”班子认真研究讨论
思考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最终决定立足本地特色
走规模化种植之路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村集体+基地+农户”等产业发展新模式
建立完善的联农带农机制
推动小杂粮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村民 苏守乾
我种了四十几亩地的杂粮,企业给我代着种,收成了之后把钱给我,确实很好。
甘肃辉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王军昌
我们公司通过在大墩村流转土地,带动地方上的老百姓种植小杂粮,并且收大墩村的粮食比市场价高,收来经过我们加工,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如今
杂粮产业已成为大墩村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全村小杂粮种植面积达3900亩
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魏太平
我们通过政府引导,围绕“支部+合作社+企业+市场+农户”的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保底收购方式,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实现企业有发展、村集体有增收、农户有收益的杂粮产业发展新路子。
在中川镇大墩村
一提起党支部书记魏太平
村民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作为村里的带头人
他始终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基础设施问题
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
在魏太平的带领下
大墩村既实现了村容村貌的蝶变
又完成了多项惠民实事
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与民生改善
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村民 蒋维国
我们大墩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百姓把自己的庄前屋后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环境好了,大家心情也更好了。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村民 彭振中
我们大墩村新窑组的自来水是在魏支书的协调下接通的,自来水接通之后再不考虑拉水的问题,随时就有水,相当方便。
大墩村地处华家岭山脉北侧
自然风光秀美
区位优势明显
村内的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
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不仅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
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
大墩村“两委”积极探索
“红色+产业”“红色+农旅”的发展模式
通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扶持农家乐等举措
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致富新路
目前
到大墩村开展红色教育和观光旅游的游客
已达10万人次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26万元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乡韵人家农家乐负责人 苏继伯
我这个农家乐是2017年在政府的号召和帮助下开的,经过几年的经营,效益还是挺好的。最近连续几年村上一直帮助我,像大门、围墙、里面的锅炉、灶都是村上给我帮忙改造的。这几年过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的人比较多,加上我们村的环境各方面都比较好,希望我的农家乐办得越来越好,欢迎大家来农家乐。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魏太平
我们充分依托大墩梁红军烈士陵园及南部风景旅游区等优势资源,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2024年新建爱国主义教育体验馆,将红色教育与乡村旅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如今踏入大墩村
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道路宽敞整洁
街道两旁绿树成荫
村民们聚在一起健身娱乐、拉家常
惬意悠然
这一切改变
都离不开村“两委”班子和全村百姓的不懈努力
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魏太平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村支书,我始终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今后,我将持续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以党建为引领,将每一项优惠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和乡村旅游,让大墩村有产业兴旺的“里子”;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拥有民生幸福的“面子”,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把我们大墩村发展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记者感言】“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田间地头全是办法。”这句朴实的话语,是魏太平躬身践行的工作信条。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明乡风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在魏太平的带领下,大墩村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乡村振兴之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