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为民办实事

阳光下的守护丨“警察蓝”融入“丰收红”,景泰公安绘就乡村振兴平安底色

七月骄阳似火,甘肃省景泰县草窝滩镇枸杞种植基地里,火红饱满的枸杞压弯枝头,如同铺展在大地上的红宝石织锦。在这片丰收的热土上,除了忙碌采摘的身影,一抹抹流动的“藏蓝”身影也穿梭其间,他们将警务前移,把平安和服务直接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心坎上,为这幅火热的丰收图景增添了一份深沉而温暖的守护。

道路通,心才安,田间地头的“安全哨”

“陈叔,你这三轮车后斗装得太满啦!拐弯时容易侧翻,而且刚才检查时发现,你这车的刹车片也磨损得厉害!”近日,景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辅警在通往枸杞基地的乡道上拦下一辆满载枸杞的农用三轮车,一边指着刹车片给车主陈先生看,一边递上《农忙时节交通安全告知书》。

“丰收重要,安全更重要!咱平平安安把枸杞拉回家,以后才能卖个好价钱不是?”陈先生看着指出的隐患,连连点头:“交警同志说得对!光顾着赶时间,这刹车片是有点磨损得严重了,还好有你的提醒,不然这可会出大问题呀!”

“道路畅通”就是丰收的“生命线”。针对枸杞采摘季骤然增大的车流人流,景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盯主干道与田间小路,抽调警力在重点路口增设执勤点,加强巡逻频次,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和提醒。针对农用车超载、违规载人,发现后立即上前劝导,并对没有反光标识的农机具统一粘贴反光条,在村口、地头岔路等重点路段加装太阳能警示灯。既严格执法,又暖心普法,用一句句叮嘱、一次次讲解,让安全意识深植民心。

反诈弦,时时紧,守护钱袋的“金钟罩”

“乡亲们!辛辛苦苦大半年,枸杞换钱莫被骗!现在有些骗子冒充收购商,电话里说得天花乱坠,开口就要你先交定金、保证金,大家可千万捂紧钱袋子!”在红跃村枸杞晾晒场边,草窝滩派出所所长拿着喇叭,用最接地气的方言讲解着近期高发的涉农诈骗案例。

正在翻晒枸杞的王大妈听得连连拍腿:“还好最近总是听你们宣传,前两天还真有个外地号码打给我,说是高价收购,让先打几千块订金,我直接就挂断了电话,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宣传现场气氛热烈,民辅警们发放反诈宣传单,指导村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把无形的反诈防线筑到村民指尖心头。

针对枸杞丰收期间群众易遭遇的各类诈骗风险,景泰县公安局组织反诈中心、辖区派出所民辅警定期开展“安全流动课堂”,在晾晒场、田间地头、村委,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反诈知识,提醒群众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不轻信可疑电话。同时,民辅警还围绕农用械具规范操作、车辆安全驾驶、防火、防溺水等内容进行详细宣传,为丰收成果加上“安全锁”。

证上门,心更暖,便民服务的“及时雨”

“李大爷,您的身份证办好啦!知道您这两天忙得采摘枸杞,我们给您送过来了!”

7月16日,草窝滩派出所社区民警将崭新的身份证递到了正在采摘的村民李大爷手中。李大爷又惊又喜,在衣服上使劲擦了擦手才接过证件:“哎呀,马警官,太感谢了!我还想着等这段时候枸杞摘完了再去所里拿,没想到你还亲自给我送过来,你们这服务真是送到咱心窝里了!”

针对农忙时节村民无暇办理证照的实际困难,草窝滩派出所主动摸排需办证人员,组织民辅警利用工作间隙甚至休息时间开展“上门办证”、“送证到田”服务,让群众农忙、办证两不误。送证期间,民辅警们深入村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在采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同时,民辅警们精心组织召开座谈会,召集村里的枸杞种植大户、村民代表等,搭建起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影响秋收采摘的各类矛盾纠纷线索。无论是土地边界划分不清引发的争执隐患,还是采摘方面可能出现的纠纷苗头,民辅警们都认真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丰收的细节,为后续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红彤彤的枸杞映照着农民喜悦的笑脸,也辉映着景泰公安民辅警奔忙的身影。从交通秩序的疏导员,到反诈防骗的宣传员,再到便民利民的服务员,景泰县公安局将警务工作深深扎根于乡村沃土,把护航“三农”、服务“三农”作为助力乡村振兴最实在的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