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为民办实事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平川区:党建引领聚合力 吹哨报到解民忧

平川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诉求、矛盾纠纷、信访问题,结合区情实际,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通过赋予基层“吹哨”权利、部门落实“报到”责任,推动治理重心全面下移,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责任不清、资源分散、响应滞后难题,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今年6月份,电力路街道向阳社区居民何某通过“码上反映·马上办理”反映,小区近期经常停水,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平川区电力路街道综治中心主任牛亚军:“据我们入户走访了解,该小区由靖煤水电处供水,水从泵站利用落差回流到小区,在用水高峰期,五六楼压力确实比较小,高层住户存在间接性停水问题。”

电力路街道了解到情况后,立即启动“党建引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向相关部门“吹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经过研判,最终决定切换供水线路,由平川区城镇水务公司进行供水。

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居民何佩颖:“以前五、六楼的做饭时间就停水了,最近水压一直比较高,用水啥都正常的,这个事情确实解决挺好的。”

从“吹哨”到问题解决,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各部门单位联动交上了一份高质量的民生答卷。这种涉及多部门复杂事项的高质效解决,得益于“党建引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实施。工作机制中重点赋予了乡镇(街道)对超出自身职责范围、需跨部门协同解决事项的“发起权”“评价权”,以及对部门响应处置情况的“考核建议权”。明确规定了职能部门在接到区乡综治中心两个“吹哨”主体“哨声”后,要落实“报到”责任,快速响应、协同处置、限时办结。

平川区电力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艳艳:“这种涉及多个责任主体的事项,单凭我们属地街道根本无法解决。‘吹哨报到’机制的建立,切实提升了我们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话语权,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机制实施以来,我们先后向部门吹哨21次,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均为100%。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电力路街道:“你好,我是电力路街道工作人员,我们爱伊家园这的路面塌陷了,需要住建部门过来协调处理一下。”

区住建局:“好的,我们现在就过去。”


这是“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建立后,区住建局落实部门“报到”责任,即时响应,协同乡镇(街道)等“吹哨”主体靶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场景。像区住建局这些职能部门,都有一名业务人员和分管领导全权负责涉及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矛盾纠纷的处理和群众诉求的解决、答复。

平川区住建局党总支副书记柴春辉:“区住建局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将‘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深度融入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单位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协同联动乡镇(街道)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应哨’7件,解决事项7件。”


对于涉及多部门、跨层级的复杂、疑难事项,区综治中心通过向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吹哨”,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工作合力,推动问题按时限实质解决。同时,对各渠道接收信息,逐一分类登记、分析研判,按照层级分类办理原则,推动问题高效解决。

平川区综治中心主任刘琼:“一般事项的话由村(社区)书记负责办理,较大事项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解决,疑难复杂事项经包抓县级领导统筹调度仍未彻底解决的,在区级层面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确定牵头领导,重新商定解决方案。‘吹哨’事项办结后,我们会第一时间电话回访当事人了解满意度,以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为评价办理质量,并定期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工作机制运行情况。”


在推动群众诉求办理和矛盾纠纷化解中,平川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了“1+4”工作制度,建立了“吹哨-应哨-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工作流程,明确了“问题在基层发现、力量在一线汇聚、难题由协同破解”的工作路径,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平川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孔祥全:“工作机制运行4个多月以来,包抓县级领导深入乡镇(街道)接访群众52场次,推动解决实际问题48件。乡镇(街道)精准‘吹哨’82次,部门单位响应率100%,推动解决疑难复杂矛盾问题68件,解决率为8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