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为民办实事

从养老到享老:中心街社区这样破解“夕阳红”的幸福算法!

养老”变“享老”

——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党建织就养老服务网

在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里,这一边,十几位老人跟随音乐律动翩翩起舞,排练红色歌曲;另一边,“中央厨房”助餐点也飘出了饭菜的香气,党员志愿者将热乎的餐盒送到了腿脚不便的老人家中。此时,72岁的独居老人陈康明因为行动不便,电话“一键呼叫”预约了上门理发服务……这一幕幕场景,是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以党建为纽带织就的养老服务网。

“高龄独居老人最怕突发疾病没人管。”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廷婷告诉记者。社区党委依托网格化管理,将辖区49名70岁以上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群体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开展“敲门行动”,累计排查安全隐患17处,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器49个。今年以来,该社区联合医疗机构为辖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慢性病管理服务120人次。

“多亏了小王书记,帮我换了老化的电线,还教会我用手机挂号。”93岁的独居老人沈军口中的“小王书记”,是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党委推行“党员结对帮扶”机制中的一员。目前,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已有43名党员与高龄老人“一对一”结对,累计解决送药、维修、代办等服务需求63余件。

养老服务单靠社区“单打独斗”难以持续,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党委创新“党建+共建”模式,与辖区13家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成立“为老服务红色联盟”,通过每月开展“健康大讲堂”以及共建企业为困难老人捐赠物资、派专家开展义诊等服务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共享。“过去养老政策落地常卡在‘最后一公里’,现在通过党组织搭台,各方责任更明晰。”张廷婷说。

每天下午3时许,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老人们在这里唱歌跳舞,在丰富了生活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过去只能在楼下晒太阳,现在活动比上班还忙!”68岁的王秀兰说。自2021年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投运以来,让辖区居民茶余饭后有了娱乐的场所。

“两荤一素一汤一主食,60岁以上老人只要10元!”中午11时许,前来就餐的老人在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中央厨房”助餐点排起了长队。据介绍,针对老年人“做饭难”问题,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党委引入专业餐饮企业,打造“中央厨房+助餐点+送餐上门”服务体系,覆盖辖区4个小区。

助餐点根据老人健康需求定制低糖、低脂套餐,月均服务超1300余人次,满意度达96%。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党员志愿者组成“红色送餐队”,每日准时送餐上门。74岁的赵大爷感慨:“刮风下雨也有人送饭,再不用啃冷馒头了。”据统计,目前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为高龄、失能老人累计送餐320份。

从“养老”到“享老”,白银区人民路街道中心街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多元力量,将养老服务嵌入基层治理“毛细血管”。张廷婷告诉记者,未来社区计划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进一步激活基层治理“银发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