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是民生之需,是保障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要求。
会宁县以推进健康会宁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硬件设施和空间布局,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县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县乡村三级联动 群众就医更便捷
会宁县积极探索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有效途径,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为目标,创新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一根线”的会宁模式。
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协同、资源互通共享的医疗新格局,提升基层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管理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夯实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会宁县河畔镇河畔村村民任琴说:“以前我们看病还要到县城上去,比较远也不方便,现在医院的设备各方面都有所提升,我们看病更方便了。”
夯实基层医疗基础 群众健康有“医”靠
会宁县通过不断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打通农村群众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新添堡回族乡炭山村村民陈小兵说:“现在乡卫生院新楼建起来了,环境各个方面都好。”
“新添堡回族乡卫生院新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病床数由原先的10张床数增加到17张,购进了多普勒彩超等这些新设备。新楼上暖气供热好,上下水也方便,老百姓来住院治疗也方便。”新添堡回族乡卫生院副院长赵贺云表示。
目前,全县17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11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管理对象17.3万人,完成新添、丁沟2家卫生院业务楼和8所村卫生室建设。
上下联动共发展 医疗服务提效能
医联体的成立,既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医院服务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会宁县按照“院地合作、科室融合、上输下转、共赢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医疗技术交流、资源共享与设备援助、科研合作与项目支持、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会宁县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特别是通过定期邀请省级医院名医开展坐诊、培训、带教等技术帮扶活动,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患者家属杨建民说:“我听说今天会宁县中医院有省上专家坐诊,娃娃有点斜视,所以带着娃娃过来看一下眼睛。这个政策非常好,给我们患者带来更大的方便。”
邀请省级名医坐诊,也为本院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有效提升了当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会宁县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医师王嘉琦表示:“专家通过病例分析、现场带教等方式,让我们能够与专家面对面学习,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中医诊疗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深耕帮扶见成效 群众家门口看名医
自2022年“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会宁县有效依托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方位整合运用兰大一院医疗帮扶人才资源,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赋能多维联动,为基层医疗体系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实质性跃升,有力推动了全县医疗服务保障水平。
在兰大一院“组团式”帮扶的持续深耕与“传帮带”模式的系统化推进下,会宁县人民医院成功增设白银市首个县级医院运动医学专科,开展了多例市级首例手术。让会宁县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医疗体系日益完善,群众不出远门就能看专家门诊。
患者家属汪国庆说:“这次手术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对口帮扶专家李大夫主刀,让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省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从2024年7月底,我们作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会宁县人民医院第三批队员,总共有7个专业的队员,我们分别对不同的科室进行人才、科室管理以及梯队建设的帮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专家李广杰表示。
会宁县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围绕补短板、提能力、强基础,深化医改攻坚,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让群众看病更放心、更便捷、更普惠,努力绘就“健康会宁”美好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