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街道综治中心和网格员,我家墙面渗水发霉的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了!” 公园路街道山南小区47号楼住户拉着网格员的手连连道谢。此前,该楼栋外墙保温破损导致渗水,墙面返潮发霉,居民生活备受影响,物业多次维修仍未根治,但始终治标不治本,住户们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报,街道社区迅速联动多方力量,从现场勘查、制订方案到全程监督施工,不仅精准解决了渗水顽疾,更有效化解了潜在的居民不满与纠纷,防止了矛盾进一步激化。这起从“忧居”到“安居”的转变,正是公园路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扎根基层、主动作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服务温暖送到家门口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公园路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小网格”为发力点,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支仅有6名工作人员的队伍,通过科学分工与高效协作,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综治服务网。无论是纠纷调解、信访处理,还是禁毒防邪、帮扶特殊群体,每位成员各司其职、协同作战,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至辖区的每一处角落,为平安建设筑牢根基。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公园路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已累计排查一般矛盾纠纷1426件,实现100%化解;高效处置派出所推送警情纠纷615件。针对其中54件重大纠纷,组建专班联合社区民警一线调解,并持续跟踪回访,确保“发现一起、调处一起、稳定一起”。面对甘肃省命案预警系统中的案件,街道创新构建分级分类处置机制,依据不同预警,精准制定应对策略,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网格化管理是公园路街道综治中心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法宝”。辖区科学划分为108个网格,同步健全制度,依托“白银综治”手机客户端、微信群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平安建设工作全域覆盖。网格员作为“前哨”,实时采集“人、地、事、物、情、组织”信息,借助平安甘肃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事件“发现—上报—处置”全流程数字化。截至目前,累计采集上报事件信息5216条,办结率100%;通过“码上反映”平台受理群众诉求183条,已妥善办结169条,真正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承诺。
在一次次为民服务实践中,网格力量得到充分彰显。山南小区西门及部分楼栋市政下水管道堵塞,导致下水外溢影响居民出行,经网格员反馈后,街道联动市政部门紧密配合,15天完成110米路面开挖和19根管道更换,让排水恢复畅通;福门凤凰城南区的邻里纠纷,楼上孩童跑跳声不断,楼下老人休息难安,经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耐心调解,最终将矛盾转化为两家人互帮互助的温情故事。中心更将反邪教、禁毒宣传(“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特殊人群帮扶等深度融入网格日常,营造稳定环境。
在服务群众方面,公园路街道综治中心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凝聚多方力量构建高效服务体系。整合街道各部门、社区、物业、辖区单位及楼栋长等力量,形成多方联动工作格局;依托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从调解邻里琐事到处理复杂的经济纠纷,综治中心始终坚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则,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郝勇 公园路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主任
基层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把网格里的事办扎实,社会治理的根基才能扎得稳。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我们俯下身子听诉求、沉到一线解难题,让治理效能体现在每件民生实事中,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街坊邻里的日常,这既是责任,更是使命。我们会始终以初心守民心,用基层治理的“精度”提升民生幸福的“温度”,让平安和谐的底色更亮、更暖。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矛盾纠纷到和谐邻里,公园路街道综治中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未来,公园路街道综治中心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小网格”成为托起民生幸福的坚实基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