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村”到“花儿新村”的华丽转身
——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位于县城西南侧的寺儿坪,距县城约18公里,交通便利。全村占地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07.6亩,辖9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91户4874人,有九年制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各1所,文化舞台、文化活动中心、体育运动场各1处,智能玻璃日光温室、黄瓜交易市场等配套设施齐全,村庄街巷硬化和道路亮化设施全覆盖;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26人。2020年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0年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1年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收入39.4万元。
背景概况
富坪村党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积极探索并确立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产业支部为桥梁、协调合作为手段、发展产业为目标的“1+3”多元发展思路。村“两委”班子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的难得机遇,全力以赴争取各级帮扶资源,使得村集体经济规模一路飙升,达到了令人瞩目的1640万元。如今的富坪村,1042座日光温室和1000亩钢架大棚,成功培育的“花儿新村”黄瓜品牌更是声名远扬。日光温室总收入突破6000万元大关,钢架大棚总收入高达4000万元,设施农业年总收入超过1亿元。
主要做法
近年来,富坪村党委坚持党建引领,抢抓机遇、因地制宜,把资源争取和项目建设贯穿始终,实现了由单一“输血救助”到“多元造血”的转变,走出了一条跨区域移民村从注重社会稳定到全面发展振兴的“蝶变”之路。
一、整合资源资金,迈出集体经济增收“第一步”
作为异地安置重建村,北湾镇党委和富坪村党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果断地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到“书记工程”这一战略高度。将分散的土地流转到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科学精细的规划,将有蔬菜种植意愿的群众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建设大棚。同时,按照大棚所占耕地面积进行精准的多退少补,公平合理地分摊流转费。目前全村已成功建成1042座日光温室和1000亩钢架大棚。充分挖掘现有土地资源,精心建设商业街商铺5间、公租房24套、嘉禾园农家乐1处、扶贫车间1处,每年仅租金便可稳定收入20.8万元。另外,建成的农贸市场1处,每年分红达9万元,成功盘活了土地资源和闲置资金,实现集体经济的跨越式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紧扣产业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
北湾镇党委和富坪村党委紧紧抓住东西部协作的重大历史机遇,深思熟虑后确定了以日光温室产业为主导,中药材种植、设施养殖、劳务输转、光伏发电、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多元发展“1+N”思路。在这一进程中,村集体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的关键作用,带头筹资建设大型钢架塑料大棚13个,为村集体成功增收13万元。2020年8月,通过积极努力争取,成功获得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资金300万元,建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黄瓜交易市场,集产品交易、农资销售、物流配送、技术咨询、技术推广、售后服务、信息服务、劳务输转等多功能于一体。按照其精准的功能定位,承包给有经营意愿的公司、合作社和农户,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加收入15万元。
三、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集体经济收入“低风险”
在集体项目决策上,富坪村党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按照党委会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程序决定重大事项,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合同协议签订上,按照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原则,每次签订合同时,村党委邀请法律顾问全程指导,规范约定合作事项和双方权利义务,明确细化合同年限、租金缴纳、场地使用、经营管理、服务范围等内容,做到合法合情合理。在资金资产管理上,村党委每年召集村民小组长对村集体所有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盘点清查,逐项逐件登记核实、建立台账、按时公示,做到公正公开,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经验启示
一是建强村级班子。注重把党性强、思路清、肯实干的带头人吸收进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村党组织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二是创新增收模式。除了传统的出租模式,村集体还通过光伏和物业公司进行分红,这体现了创新发展思维。这种与时俱进的做法使村集体能够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利用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的机遇来增加收入。
三是提升发展质效。这些出租和分红项目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短期收益,还有助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光伏项目,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村集体在未来实现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