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平川区水泉镇:蔬菜大棚好“丰”景 乡村振兴产业旺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平川区水泉镇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展蔬菜大棚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让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活力。
走进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连片的大棚绵延铺展,新鲜的韭菜长势喜人,把整个大棚染得绿意浓浓,赏心悦目,农户们正忙着搬运、装车,呈现出一幅忙碌的丰收图景。近年来,双岔村已建成日光温室700余座;种植大棚韭菜600余亩,着力发展“露地韭菜+设施韭菜”“日光温室+冷棚”等支柱性产业。
平川区绿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白凯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是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农户引进新品种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大大带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这里的韭菜生长得质量特别好,效益在一亩地大棚大概8000到一万斤,创造价值在两万左右。”
平川区水泉镇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结构,丰富大棚蔬菜种植种类。陡城村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棚蔬菜产业以种植辣椒为主,少量新品种香妃西红柿为辅,优化产业结构,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
批发商张鹏发告诉记者,“咱这个西红柿吃起来香甜可口、酥软,吃起来有小时候那个感觉、那个味道,每天早晨我来拉这个香妃西红柿四五十箱,到平川区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之间就能卖完。”
平川区昌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齐世禄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社员现有124名,社员都是我们陡城村民,现在有蔬菜大棚284座,主要种的是辣椒,还有少量一些西红柿,辣椒主要销往兰州、白银,尤其在兰州的市场很受欢迎,供不应求,这样的话,我们每个大棚一年收入就能达到三到四万元。”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平川区水泉镇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不仅在冬季为群众提供新鲜的蔬菜,也促进了辖区内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力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添动力、注活力。
平川区水泉镇副镇长白永明告诉记者,“目前、我镇共有日光温室2290座1781亩,以种植韭菜、辣椒、西红柿、茄子为主,形成了‘独根红韭菜’‘陡城彩椒’为主的特色品牌,主要销往宁夏、北京、兰州等地。下一步,我镇将继续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大棚韭菜、辣椒等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让其真正成为致富产业,带动群众增收,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