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土地,绽放着希望的蓓蕾;活力村庄,讲述着幸福的故事。
六月的会师大地,沃野田畴抒写丰收乐章,大棚成行吐露希望生机。勤劳质朴的会师儿女用辛勤执笔,以汗水为墨,在陇中腹地书写下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精彩绚丽画卷。
黄土地上奏响幸福乐章
时下,走进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土地流转项目工地,田间挖掘机阵阵轰鸣,整齐划一的田块映入眼帘,让曾经的闲置土地被重新盘活……目光所及之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近年来,会宁县刘家寨子镇借助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将袁埫村8300亩土地流转,进行地块的“小变大、陡变平”,不但推动了撂荒耕地复耕,增加了有效耕种面积,也极大提高了耕地产出效益,让粮食生产的基础更加牢固。
会宁县刘家寨子镇袁埫村村民元向前说道,“我把自家50亩土地都流转了,每亩土地流转费200元,而且施工方甘肃开盛集团以后还给我们每家人均1亩水地,我们还能在工地上打工,不但解决了土地长期撂荒的问题,还能就地就近务工就业,真的好着来”。
就这样,一个个撂荒地变“淘金田”,一块块坡耕地变“高产田”,让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础得到了全面夯实,也让粮食安全得到极大保障,逐步走出了一条从存量中挖增量、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放眼望去,白墙青瓦的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蜿蜒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田间劳作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
大美乡村铺展诗意画卷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道曲径通幽、大棚成行风景如画、农家小院精美舒适……
笔者日前在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村看到,造型别致的村文化广场上人流熙熙攘攘,或闲谈、或跳舞、或下棋,从人们的笑脸上折射出他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放眼望:杏林繁茂吐翠、田间地头丰收可望、古堡雄浑依旧沧桑,一幅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环境变化好大,前两年,这附近还是一片开阔地,现在是整洁的新农村,乡间小路早已铺上了水泥,路边也种上了很多绿植,最近几年又大力发展乡村公益旅游,大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曹志强高兴地说道。
近几年来,会宁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一体谋划、一体部署,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全县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燎原成势。
目前,全县先后在G247线、309线、乡镇周边集中打造大沟厍弆杏花村、甘沟五十铺牡丹园等7个精品特色村,郭城红堡子、河畔冯家堡等12个美丽宜居村,翟所张城堡、新添道口等11个美丽达标村,神秘药谷·杨崖集、进士故里·苏家堡等5个特色小镇,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2个、市级美丽乡村26个,积极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植此青绿萦绕朦胧春光
山塬秀岭绿意浓浓,祖厉河畔碧波荡漾,绿地园林美丽舒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已成为这方黄土地上最靓丽的底色……
走进祖厉河生态廊道建设暨国道247线综合整治施工现场,大型机械隆隆作响,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这边拆除私搭乱建、破硬植绿、清除垃圾,那边大型机械填埋坑洼、边坡治理工程有条不紊,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围绕黄河干流和祖厉河支流建设生态廊道的要求,我们对祖厉河河滩地疏浚、采砂坑平整、新建堤防,为实现乡村整洁、构建美丽会宁奠定基础。”会宁县水务局建设工作站负责人焦秦华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从一棵树苗述说起故事。
种下一棵棵幼苗,也就种下了植此人间青绿的理想和信念;种下一颗颗幼苗,也就是种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满满收获。
全民播绿的春风拂过会师大地,无论是乡镇公路边还是居民房前屋后,处处可见干部群众挥锨扬镐、培土植绿的场景,在和煦的春风中,一棵棵树苗在大伙儿的精心栽种下挺直了腰身,抖动着绿色的希望。
看今朝,连绵的黄土高原,挺立起不屈的脊梁,一坡坡生机勃勃的山草,一片片孕育希望的林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无处不展现着,大自然赐予它最原始的灵秀与辽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