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ity walk等大热之后,年轻人正在涌入村子,众多宝藏村庄被发现、被体验,被年轻人当做精神充电地。
乡村旅游,在满足城市游客对乡村田园生活向往的同时,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甘肃许多乡村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农业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推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01迭部县扎尕那村
扎尕那村位于迭部县益哇镇,海拔3000米左右。“扎尕那”在藏语中意为“石匣子”。在扎尕那,高山、藏寨、阳光、森林、圣湖、云海……众多的符号元素都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向往,让我们魂牵梦萦。
从迭山高处俯瞰,扎尕那的地形宛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完整古城。2023年,扎尕那村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探秘仙境。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 坤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 坤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 坤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 坤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 坤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陈坤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陈坤 摄
02康乐县纳沟村
近年来,纳沟村依托“草长沟”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和美丽村庄总体规划,把乡村旅游作为第一产业来抓,做好“旅游+文化+康养+美食”文章,培育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验、农事参与等新业态,建设花儿民宿、草甸民宿旅游新阵地。此外,纳沟村还着力发展专项旅游和高端定制旅游产品,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推进自驾游目的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
新甘肃·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摄
新甘肃·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摄
03白银水川镇
白银水川镇的各乡村旅游点,成为了市民游客出行游玩的最佳选择,大家置身青山绿水中,避暑纳凉、休闲娱乐,享受夏日风光。
梦幻浪漫的马鞭草、色彩丰富的矮牵牛、明亮灿烂的金光菊,在大坪凤园花海竞相绽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摄
04灵台中台镇康家沟
近年来,中台镇全力打造康家沟3A级农旅融合乡村旅游品牌,改造提升亲子游乐体验园,增设民俗小吃街、水上乐园和文艺演出等文旅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景 洁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景 洁 摄
05广河县庄窠集镇马浪村
寻一片绿地,约三两好友闲谈,在温馨的帐篷下听着歌儿、吃着火锅、畅谈心扉……这种远离喧嚣拥抱自然的露营场景,颇受年轻群体的青睐,成为时下盛行的休闲旅游方式。三道岭露营基地坐落在庄窠集镇马浪村山顶,俯瞰可见周边的优美风景,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宜人,通水通电设施良好,是人们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依托凉爽气候和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今年以来,广河县露营基地发展迅速,不论是田间溪水边,还是绿水青山中,都有专门的露营地陆续开业,露营经济正在“热出圈”,成为提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
以上图片来源于广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拍摄
06庄浪县石桥村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森林中穿梭久了,总会心生向往那片宁静的田园风光。你可曾想过,在夜幕降临时,能够在一片星空下,聆听阵阵蛙声和虫鸣,享受烧烤的香气,甚至参加一次篝火晚会?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如今在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已经成为现实。
看庄浪·庄浪融媒记者 李鼎 董春辉
看庄浪·庄浪融媒记者 李鼎 董春辉
看庄浪·庄浪融媒记者 李鼎 董春辉
07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
错落有致的民居与葱郁青山、蜿蜒道路、蒲河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画卷。近年来,毛寺村依托蒲河川区自然生态优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美丽庭院”,打造连心桥、乡愁记忆馆、塬乡人家等景点,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和美乡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和美乡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盘小美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盘小美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盘小美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盘小美 摄
08临潭县牙扎村
临潭县八角镇“八角花谷 十里画廊”恬静舒适的乡村田园风光、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色是这里的特色。成片的马鞭草和各种花卉装饰着八角镇,而这里的乡村致富故事,也像花朵一样精彩绽放着。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盘小美 摄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盘小美 摄
游客在牙扎村拍照留念。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伊星 摄
常尕兰的农家民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伊星 摄
走进乡野的画卷,感受烟火诗意,一草一木皆治愈。
若你向往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时光,那就出发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