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讲“古韵”,大川渡口忆乡愁

大川渡村是白银区乡村旅游“六朵金花”之一,被称为古韵·大川渡,一个“古”字,道尽了大川渡悠久的历史文化。村党委书记兼村主任曾俊源为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寻味一段段古老的乡愁。

大川渡村委会新建的村级农耕文化馆首先吸引了我们的脚步,里面陈设的百余件老物件都是老百姓自发捐赠而来,文化馆地方不大但内容丰富,以实景的形式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六组农村生活场景,包括黄河水车、生活取水、厨房灶具、堂屋土炕、交通工具、农耕器具等。一件件老物件散发着时光的迷人气息,藏着过往的幸福时光,可以让大川渡的年轻人了解文化、传承文化,让游客看见乡愁、记住乡愁。





要追溯大川渡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大川渡黄河水车。水车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甘肃黄河段保留最完整的水车之一。



黄河滚滚,水车吱呀。几百年来,老水车矗立在黄河岸边,见证着白银黄河沿岸农耕文明的发展变迁。如今,水车已经卸下了提水灌溉的使命,成为大川渡村的旅游地标。



老水车的旁边,是大川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的传习所,农闲时节,大川渡人在这里唱起穿越了百年的悠扬老曲调,和着吱吱呀呀的老水车声,光阴被定格在文化的脉络里,从未走远。




老水车所在的位置是白银著名古渡口:大船渡,是黄河两岸和上下游重要的商业通道,位列条城八景之一。光阴流转,大船渡不再有大船通行,但这三个字永久定格在这里,因“船”与“川”谐音,加之大船渡岸上地貌平坦,人们便用“大川渡”代替了“大船渡”,这便是大川渡村村名的由来。



现如今,大船古渡这个古老的名字焕发出新的生机,被注册成商标,印在大川渡出品的三炮台、长面、老陈醋等农特产品上,让乡愁可感、可品、可传播。




站在北武当山下,大川渡的历史又可以向前推进1000多年。北武当山位于大川渡村西北侧,因山形酷似莲花盛开,古人又称之为莲花山。山上亭台楼阁、树木葱茏,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爬上最后这108级台阶,便登上了北武当山顶,也是大川渡村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全村景色,远处南山在望,山下黄河如玉带飘过,近处阡陌交错,一片祥和景象。

山顶的“武当神钟”,是另一处条城八景,钟声浑厚、绵延悠长,述说着大川渡村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传说。



乡愁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模样,欢迎到大川渡来寻找属于你的乡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