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第十一中学:研学实践促成长 最美课堂在路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深植爱国情怀,我校组织七年级全体同学先后赴武威文庙、西夏博物馆、雷台汉墓、富民新村等研学基地游名胜古迹,共同踏上了探寻传统文化、追忆孔孟之道、体验乡村振兴的研学旅程。

追慕先贤 传承文化

缤纷春日少年行,精彩研学促成长。伴随着清晨的朝阳,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校七年级学生来到了此次研学活动第一站——武威文庙。武威文庙著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称,是目前全国三大孔庙之一。武威文庙不仅是凉州文人墨客祭拜先师孔子的圣地,也是弘扬传统经典,推崇儒家文化的文教圣地。孩子们着汉服、正衣冠、习礼仪、诵经典、拜先师、入棂星门、过状元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漫步于文庙之中,孩子们感受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领略着多彩的儒家文化,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弟子规》《论语》《大学》等经典在孩子们朗朗诵读声中得以传承,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传承中华文明、复兴文化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走进与文庙隔路相望的西夏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孩子们观赏着珍贵的西夏文物,了解西夏时期武威悠久的历史,领略灿烂的文化,感受丝路重镇古凉州的沧桑变迁。

诵凉州词 承凉州蕴

晨见街心铜奔马,忽惊身在古凉州。研学团队来到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雷台汉墓,这亦是河西心脏,丝路咽喉。

“读史使人明智”孩子们走进雷台汉文化陈列展厅,静听讲解员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共同了解馆内展品的前世今生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文明,感受静态的文物阐述出不同跨度的人类文化。



一匹铜奔马,一首凉州词。同学们随着讲解员一同参观《凉州词》陈列馆,在这些古诗词中感受凉州士兵驰骋战场、开疆拓土、挥斥方遒,感受大西北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金戈铁马;在丝绸孤岛上感受广袤西域的磅礴壮观;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了解武威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研学活动的最后,同学们齐声诵读《凉州词》,领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西北壮阔风光,感受“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情壮志,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访富民新村 体乡村振兴

一路欢声,一路笑语。研学活动中探访西凉历史文化的活动全部结束,体验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就的篇章缓缓拉开帷幕。全体七年级学生乘车来到武威市古浪县富民新村,共同探访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了富民新村从新建到完善的历史脉络,讲述了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富民新村的时代故事。同学们漫步于新农村,惊讶于新农村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感叹于新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先进发达,更自豪与乡村振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通过此次研学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孩子们学习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树立了文化自信,又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探索与求知的种子,期望在未来的路上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