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天气好,我陪妈妈到附近的公园晒太阳,出门时她把这几天正在看的书也带上了,我知道她最近又对解读《弟子规》上瘾了。
到公园找了个晒太阳的好地方,妈妈坐下就开始看书了。我自己活动了一会儿,忽然想起借图书馆的书快到期了,便坐在妈妈对面拿出手机办理续借,刚打开白银市图书馆公众号,一则征集“白银最美读书人”全民阅读先进典型事迹的通知出现在眼前,抬眼看看正在专心读书的妈妈,一个念头忽然在心里闪现:九十岁的妈妈不就是最美读书人么!
其实妈妈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也许是遗传了祖辈的文化基因,妈妈自小聪慧过人,十六岁时只上过几个月的村办女子学校,从此便把爱读书的种子埋在心里。几十年来,这颗种子在她和她的子女及孙辈身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记得我小时候,村子里几乎家家缺衣少食,大人们一年四季都在为吃饱穿暖的事儿忙碌,很少有心思读书,小孩子也到八、九岁上学时才开始接触书本。我家穷得叮当响,自然也没有书可读。我不知道妈妈是怎样锱铢积累地练就了读书本领,也不知道她是通过什么途径“知书达理”的——是借左邻右舍孩子们读过的课本?还是从别处过目不忘“移”来的?亦或是她临时发挥自己编创的,反正我们姊妹仨从小就有听不完的“妈妈讲故事”。
因为自小听故事,哥哥和我从小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我们俩取得好成绩时,邻居婶娘不知是羡慕还是不服气地来一句:那是放学后他妈又一遍遍教的,要不然她家娃也考不上这个成绩。其实婶娘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妈妈对读书的渴望和热爱才是深深影响我们的重要因素。受妈妈影响,哥哥和我先后幸运地成了当时村里少有的读书人和“公家人”。
妈妈爱读书的态度还影响了她的孙辈。她带大的孙子个个都爱读书。我儿子能以优异的成绩研究生毕业,这和他自小就受到奶奶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我常想,妈妈前半辈子贫困交加,历经坎坷,但总是豁达开朗,坚韧刚强,柔弱的身体里蕴藏着强大的能量,这一定是从书中获得的。
而她把这种力量,传递给子孙后代,也还继续影响着身边的人。不说远亲近邻,就是偶遇的陌生人,受益的也不少呢——今天在公园,我就看到好几个从妈妈身边走过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满脸敬慕地望着妈妈说:“这么大年龄了还在读书”、“真了不起,值得咱们学习”。
如果你眼前坐着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她慈眉善目、头脑灵活、眼睛明亮有神,手捧一本书,正在专心致志、津津有味地读着,你是不是觉得她就是最美的读书人呢?
作者简介:
关澜,女,56岁,文学爱好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