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前的我,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我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只有五年级文化程度的父亲,是本村的文书,也算是当地一些有文化的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便喜欢读书。
那时候8岁,家里很穷,我就迷恋读书。家里既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只有收音机,只在每年暑假时候才能看一场电影,在那样的生活背景下,看闲书便成了我最大的乐趣。从朋友那里借来《王二小放牛的故事》小人书,讲的是抗战时期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的乡亲,机智的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结果敌人将勇敢的王二小杀害了,此刻,我流泪了,被王二小的精神所感动了。从那个时候起,在我的心灵里,就种下了阅读的种子。
初中时,有幸来到了兰州市工作的大伯家借读。当时大伯在安宁区四十四中任教,我便在此校读书。家里两个哥哥,高三初三各一个,他们从学校到家,总是在学习,两点一线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环境被我很快适应了,并喜欢这个书香门第家庭。大伯家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在《小兵张嘎》里,我读到了嘎子刚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里,我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弟子规》里,学会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尤其《少年文艺》是我最喜欢的书,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很快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我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和称赞,为此便增强了我—一个来自农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力,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养成了我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
这让我更加热爱读书,由于学习努力,我便顺利考取了高中。
到了高中,我又回到老家,上了青城中学,选择了文科。一转眼三年毕业,考取了大专——汉语言文学专业,去兰州市榆中县读书。在专科学院里,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文科生们的滔滔不绝的谈论古今,人情世故,当时我顿觉羞涩,知识的贫乏让我变得自卑,当时觉醒了的我立马办了县城的借书证,周日在图书馆待上半天。读《百家姓》,感受到了中国家庭、社会的融合;读《鲁滨孙漂流记》、《平凡的世界》,让我学到了不畏艰险、勇敢顽强、乐观向上的精神。
一转眼,大专毕业被分配在白银区顾家善初级中校教语文,为了提高业务水平,我读了很多中外名著,不仅阅读,而且喜欢写作,写读后感,写了几千字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发表了。故此更懂得了读书能长知识,有助于写作;读书得快乐,学会做人的道理。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仅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从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家长的焦虑问题。与此同时,早已初为人母的我也遇到了困惑—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我束手无策。故此,我又阅读了大量的心理学书。尤其是《正面管教》里面学到了父母和孩子应当坚持:和善而坚定的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而后我又参加了市心理协会,多次参加心理协会组织的心理学培训,学习了李中莹的《亲子关系》等,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安蓝老师的《陪你云开见月明》,一位心理师妈妈的高考陪读散记,她在2018年到2019年,以一个陪读妈妈的身份写了陪读日记,让我终身受益。
还有韩永昌主编的大专教材《心理学》。在这本书里面,韩永昌将孩子的心理问题归为以下几种: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人际适应问题、性心理问题,尤其是情绪问题;作为母亲,老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能带着情绪去上课,也不能把不良的情绪带给孩子。
在初中三年的陪读中,了解了青春期女儿的各种情绪困扰,帮助孩子度过了初中这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女儿也通过自己努力,顺利考入白银市二中。故此,让我在陪读初中女儿中深切的体会到了阅读和学习带给我的丰硕果实。这就是阅读带给我的正能量,也治愈了我这个焦虑妈妈的恐惧心理。
读书使人明智,阅读是获取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阅读不仅让我自我疗愈,还能够完善自我,让自己的内心独立、富足、强大、自信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摆脱自卑、焦虑,进而促进国民素质。
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上了高中的女儿也喜欢阅读,她还把读的《文学与人生》,推荐让我读。她通过分班考试,从普通班考入了理科重点班。在我的带动下,我的一年级学生喜欢朗诵,每每读到“与皇帝同在、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时,又感受到了国学诵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一路走来,读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进步、快乐、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最大的快乐,感谢阅读,让我了解自己,让我变成最好的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的阅读和写作,用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爱上阅读。
作者简介
高宇花,女,1969年4月生于榆中青城。现就职于白银市白银区郝家川小学。热爱读书,热爱公益,热爱生活;求务实,热爱写作,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爱诵读,生活简单。绿洲文化沙龙志愿者,白银市作家协会会员,白银市心理学学会会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