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四月,依然读书》


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没有读过多少书,几十年都在社会的大熔炉里摸爬滚打,吃了太多没有文化的亏,因此他们从我记事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勒紧裤腰带供我读书,从此才改变了命运!

经过十年寒窗,我也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夜深人静时,也常常感慨万分,父辈手中的铁锹换成了我手中的笔,我们这个家族历史性的转变,竟然用了一代人!



于是,又想起那些求学和读书的难忘点滴:农村上小学,二、三年级时教室紧张,两个年级被迫在一起听讲两年,冬日墙壁四面透风而冷得瑟瑟发抖;初来“铜城”,没有户口,被一句半是认真半是警告的“旁听生”戏语而畏惧的惶惶不可终日;初次高考失利,又感觉自己无知无能的一塌糊涂而不敢下楼、不敢见人;参加工作后,又因为文稿催要紧张而半夜伏案不休……又忆起无论身处困境,还是经历喜悦和艰难,都没有放弃对“书”的渴求:初中阶段,发现了省城一好去处--文化宫桥头的古籍书店,一有机会去,就一看大半天,有时坐在屋檐下台子上等待的母亲早已昏昏欲睡;工作前,有零花钱也不舍得花,好多时候甚至不舍得吃早餐,而是用来购买那些自己朝思暮想的书;毕业时,家人感叹,什么东西都不在意,而唯一对读过的书用自己的铺盖裹得严严实实,完好无损;有孩子后,竟然一有机会,带她去的最多的地方还是新华书店和阳光书城……因为不管身在何处,都始终认为:有书就有希望,读书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也是人生最基本的日常!

读书,也让我知道了外面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于是,背起简单的行囊,只为寻找那些书中看到的风景和地方。一次次风餐露宿,一次次克服困苦,只为和书中的某一个人甚至某一句话不期而遇!名人故居、山川河流、历史遗迹等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这也是在读“无字之书”!



因为“书”,我也交了好多朋友,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让我知道了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话该说,而哪些话不该说!从此做事和说话都有了分寸和尺度!人们都讲,读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段,而我说,读书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努力除去我们人性中的弱点,比如:愚昧、无知、狭隘、自私、权欲、短视……甚至残忍和卑鄙。

如今,物质甚好,读书的各种基本条件都早已具备。闲话、无聊、麻将、手机这些相比于读书,又有多少乐趣?

姹紫嫣红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间!

花红四月,枝红柳绿,你我不去读书,还要更待何时?



作者简介

魏明,男,常年生活在“铜城”的兰州人。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作协理事,参编《白银公路管理局志》(94万字,甘肃文化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相比于文学和历史,更喜欢旅行和徒步,能多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则是长久的心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