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有诗书常相伴》

从小手不释卷、爱读书。小时候读书读的是一种“过瘾”,欢喜也好、忧伤也罢,读的是那种如痴如醉的尽兴,就像孔夫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徜徉在书卷那种虚幻而又丰富的世界里。每读到林黛玉“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时赞叹她的清高狷介;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时被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气所感染,内心热血奔涌;读到“赌书消得泼茶香”时被李清照伉俪情深的爱情感动到心声荡漾;读到歌德《迷娘歌》的时候,不禁轻轻的哼唱起那首《斯卡布罗集市》,幻想自己走在欧洲横亘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脉与狭长壮阔的海岸线上;也喜欢席慕容笔下《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每每读起时仿佛自己也策马奔腾在蒙古大草原上;读到田晓霞钻进黝黑深邃的矿洞时难过的泪眼婆娑、五内俱焚;读到华兹华斯的《咏水仙》时对那个长满了水仙花的英格兰山谷心驰神往……



长大后,读书读的是一种“修行”。成年人的精神世界里总是被琐碎的生活搅扰,你难得静下心来再去神飞天外,思接古人,只有当困顿懈怠的时候、当迷惘无助的时候、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才会翻开书卷,在书卷里寻找源头活水。如今更喜欢通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喜欢被思辨的思维把灵魂带到那无何有之乡,跟三千年前的庄子辩一辩鱼儿的快乐;喜欢读一段历史,也能从正直无私的晁错被腰斩的故事里揣摩出一些世故,能从周亚夫细柳营治军里面分析出一些得失;喜欢读一些今人今事,翻开《在峡江的转弯处》,读到身为县委书记的作者过年的时候带着从未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妻子和儿子到自己结对的贫困农户家里过年的章节时,心里满满的是对那种不忘初心的高贵灵魂的向往;因为工作的原因,也喜欢读一些红色书籍,曾被红十军团喋血怀玉山的故事感动到不能自已……



有了孩子后,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读书又是一种轮回,是一种薪火相传。我的记忆里还是自己小时候,爷爷指着上房墙上贴的行书字画一句一句地教我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那种大气磅礴的诗境熏陶下,我心中埋下了爱背古诗词的种子。如今我依然翻开那本已经读了几辈人的《唐诗三百首》,还是那一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生涩的普通话,在心里揣摩拿捏着去寻找那种抑扬顿挫的音韵,一句一句教给自己的女儿背,希望她也能及时浸染到诗词里所蕴含的美妙世界,爱上书卷的气息。

起起伏伏人生路,登高则望远,涉川则泛舟,歇脚的时候则仰望星空、捧书夜读,以“纵身大浪中,不忧亦不惧”的姿态面对生活,直面挫折。哪怕是前路坎坷、风雨如磐,幸有诗书常相伴,且以从容过一生。



作者简介

南银霞,女,中共党员,甘肃会宁人,生于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在在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工作。作品《努力创建新时代文明家庭》在甘肃省文明办举办的“滨河杯”“礼赞党的二十大·文明谱华章”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