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永泰城 寻踪古建风 | 把永泰古城讲给你听!

关帝庙

又称武庙,位于街西与四圣宫相对,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顺治时重修,康熙四十八年震废重修,光绪十四年震废又重修。山门五间,中门为二层结构,上层为戏楼,戏台口向西,戏楼后墙正中悬挂“大义千古”巨型匾额,白底黑字,字迹古朴遒劲。进入院内,两边为二层木楼,南北对称。西边为大殿,坐西向东与戏楼相对,是一座砖木结构、前后拔檐,重檐翘角,脊高2.8丈的三间大殿。殿内宽敞明亮,能容纳三百人聚会。大殿正位供奉3米多高的汉寿亭侯关羽坐像,神态凝重端庄,令人肃然起敬。大殿侧位放一刀架,其上竖立一口重168斤的青龙偃月刀。城门口修建关帝庙意在守护城门,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



清时办义学,师生在此住宿读书。民国三年,红水分县第二高级小学校曾设在这里,民国十二年新学校建成搬出。



岳府

建于明末清初,位于城内东北角,今永泰小学北侧,占地约2000平方米。整个府邸砖木结构,分东西两院,属坐西向东的四合院式建筑。板装府门,中间为正门通道,左右边间为门房,是家丁和仆人的住所;前院为正宅,是主人会客、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内外明柱、起脊翘角、两坡流水;后院是家眷生活住所。岳镇邦、岳升龙、岳超龙等久居于此。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二十三日,一代名将岳钟琪出生在这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岳钟琪家族入籍四川后,岳府留有看守人员。雍正时,岳钟琪被削官夺爵、贬为庶人,永泰城内岳府很可能遭到了抄封。当时城内的百姓都害怕清政府残酷的株连罪,不敢到岳府进出串门,从此,门庭冷落。随着时间的流逝,岳府逐渐变成了一座无人问津的荒宅,最后因一场火灾而变成了废墟。今天,城内居民仍把此处叫岳家巷子。

玉皇阁

原为钟鼓楼,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位于城中心,为四层高阁,和四面城门上的城楼,形成东西南北中五阁高耸,为诸阁之冠,所谓“字占五行,景配五奎,意取五典”,后失火被焚。清顺治9年重修(1652年),命名为玉皇阁,全木结构,四角由四根直径为2.1米的巨形木柱支撑,高13.3米,八卦攒顶,飞檐斗拱,层层楼角高挑,风铃叮咚,雕梁画栋,十分壮观。第一层为过道,第二层为雷祖殿,第三层为玉皇殿,第四层只是外观形象,实属第三层玉皇殿重檐,最上为圆形宝顶。象皮鼓(内藏渗金锣)曾藏于阁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