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线上吆喝也热销,她的“毛坪原浆”凭啥香漫华家岭?

华家岭上酒飘香

——刘燕的黄土坡创业答卷


深绿的松柏缀着浅黄的杨枝,漫山绿意顺着山势铺展。9月的风,像温柔的手揉软了华家岭的沟壑,把层层新绿叠在黄土坡上。山腰的绿林像块温润的翡翠,裹着一方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这里是党家岘乡毛坪村,2018米海拔托着38%森林覆盖率的 “天然氧吧”,年平均7℃的清风里,藏着刘艳的酿酒作坊,也藏着她从城市返乡后,用匠心酿就的创业梦。

水好 粮好 酒自香

这是刘燕照着年轻人审美打理的“庭院式”作坊,干净得能映出树影。从城市打拼十余年到守着酒缸过日子,这样定时定点的品鉴,成了刘燕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

“水好,粮好,酒自然香”。刘艳从新疆学来的酿酒手艺,在常年15℃-25℃、湿度75%-95%的酒窖里慢慢发酵。暖光映着坛身的酒渍,她伸手摸向坛口的密封布,捏了捏扎紧的麻绳,又看了眼墙上的温湿度计,笔尖在记录本上轻轻画圈,每一个动作都藏着对品质的较真。

作坊添新活力

2024年,3000平方米的作坊换了新貌:灌装机 “汩汩” 注着酒液,包装间里工人正贴“毛坪原浆”的标签。院外的牛圈里,刘艳提着木桶倒酒糟——这酿酒剩下的副产品,含着粗蛋白、微量元素和赖氨酸,成了肉牛的 “营养餐”。

酒香漫过黄土坡

没有线上吆喝,刘燕的酒却凭着老顾客的口碑越传越远。晚风裹着酒香漫过黄土坡,把陶缸的影子拉得很长。从前的普通农家女,如今成了守着酒窖的匠人。这香气里,是她的坚持,是周边农户的笑脸,更是乡村振兴的暖。或许某天,当人们端起这杯酒,就会想起华家岭的风、毛坪村的泉,想起黄土坡上,那缕醉人的乡愁与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