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人的年一定要有一缸腌缸肉。
从出生以来,记得庄子上每年过年,都离不开一头大肥猪。老人们都说,一年到头了,只要听到家门口有猪叫声,那这个年就是个“富裕年”。
小时候的村庄里,人们一年到头的荤腥完全来自于自家养了一整年的那头猪。每年的腊月,是老老少少们非常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候会宰杀自家饲养的粮食猪,人们就能连着好几顿吃到肉了,尤其是可以吃到排骨(人们俗称为骨头)。
以前的农村条件一般,冰箱这种稀罕物更是不会出现在农户的家中,所以如何把一整头猪储存一年?老祖宗就发明了腌缸肉,炒制好的腌缸肉存放一两年都没有问题。人们平时会拿腌缸肉炒韭菜、炒粉条,炒鸡蛋,炒洋芋、炒青椒等,别有一番风味!
腌缸肉做法不难,重点在做工上。首先把猪肉切片,锅中倒入胡麻油中火翻炒,一直到把肉里的水分炒干为止,然后加入盐、味精、生姜粉、花椒面、红辣椒面等各种调料,这样炒出来的肉黄晶明亮,瘦而不肥,肥却不腻,劲道鲜美,越嚼越香。
记忆深处,母亲做的腌缸肉味道鲜美,肉筋不腻,虽然肉在猪油中浸泡,但吃起来一点不油腻。母亲常说,做腌缸肉重点在肉片上,肉片要薄,味道才入的透彻,炒的时候也能更好的把水分榨干,储存多长时间都不会坏。
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虽说鲜肉一年四季不缺,但吃腌缸肉的人却越来越多。也许,这就是儿时的记忆,也是家乡的味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