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及通过复核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凭借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与突出的遗产价值成功入选,成为白银市首家国家级工业遗产,标志着我市在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大型铜硫联合生产企业。自成立以来,企业创造了多项工业辉煌:铜硫产量、产值及利税曾连续18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独创的“白银炼铜法”“白银熔池富氧炼铜”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为国家生产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产品超550万吨,不仅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更输送了大批优秀管理人才与技术骨干,被誉为有色金属行业“共和国工业长子”。
此次入选的工业遗产核心遗存包括“露天矿遗址,冶炼厂大门,运输部上游型蒸汽机车,Φ750 铅板轧机,感应电动机,高压鼓风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大爆破录影带,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等标志性遗址。这些遗存完整保留了“一五”时期工业建设的历史风貌,见证了白银市“因矿设企、因企设市”的发展历程,兼具历史价值、技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作为我市首个国家级工业遗产,该荣誉不仅是对企业历史贡献的高度认可,更为我们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创新实践的契机。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是工业文明自我记忆的凝结,是工业社会的一种新的“乡愁”,是城市文脉的重要构成。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获批为契机,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要求,指导企业加强对工业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明确遗产核心范围,制定分级保护方案,落实日常管护责任,确保遗产原貌和历史信息留存。二是发掘其他工业遗产,在70多年发展历程中,在白银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甘肃银光集团有限公司(原国营军工第805厂)、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国营军工903厂)、靖远煤业集团公司、靖远陶瓷厂(陶瓷小镇)、二十一冶建设集团公司等众多工业企业,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资源,我们要联合文旅、档案、融媒体等部门,梳理矿山、铁路、老工业区等潜在遗产,通过专题展览、短视频等形式,讲好工业遗产背后的发展故事。三是探索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推动“工业遗产+科普教育”“工业遗产+旅游休闲”“工业遗产+产业重塑”等活化利用模式,深挖工业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推动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产业转型深度融合,助力“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和“三地一极”发展战略落地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