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白银 我们的“十四五”】
砥砺前行结硕果 踔厉奋发启新程
——白银市“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这五年,对白银市来说,既有砥砺前行、爬坡过坎的坚韧和勇毅,也有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浩荡和豪迈。
“十四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白银市上下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七地一屏一通道”发展战略,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三地一极”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十四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2024年,人均GDP首次突破5万元。
“十四五”期间,白银市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打造12条重点产业链和42条子产业链,形成了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
走进白银市各工业园区,机器轰鸣,处处呈现一片繁忙景象。全省首条50吨高纯碲生产线、中天新材料9000吨电子级氟化锂生产基地和东方钛业10万吨磷酸铁、15万吨钛白粉成品生产线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为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金白兰武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入围国家级产业集群,白银集团“红鹭”牌锌锭、“康视达”软性亲水接触隐形眼镜、甘肃稀土“熊猫”牌镨钕氧化物、中天新材料“核星”牌高纯工业品氟化锂4个产品荣获全省首批“陇字号”品牌认证。2024年,全市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工业重镇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抢抓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政策机遇,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白银1956烟火集市、“中医夜市”、平川尚文坊、靖远水街等特色消费点燃城市烟火气,黄河石林、会师旧址、永泰龟城等打卡地,共同构筑起“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的文旅品牌,让诗与远方更加可感可及。
创新是第一动力。“十四五”期间,白银市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依托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建成白银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白银科技大市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组建甘肃省铜铅锌资源高值高效利用创新联合体。
有效聚合科技创新资源,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科研条件不足、创新资源匮乏等问题,形成了覆盖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的创新体系。
“白银炉”技术成为我国唯一原创的铜冶炼技术、聚氨酯材料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动力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填补了国内高端应用市场空白、郝氏炭纤维和大象能源2家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7次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优秀(A类)评价,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42件、居全省第3,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8家,较“十三五”末翻了近一番,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高了10.3个百分点,白银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创新的动能正在不断激发,推动着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十四五”期间,白银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创新开展地企联合招商,中科云图低空经济、中车锦源智慧能源装备制造等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落户白银,用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底盘,为经济腾飞积蓄澎湃动能。
在中车锦源智慧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台先进的设备正在运作,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操作。这里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十四五”以来,白银市累计签约项目461个、签约资金1450.53亿元,增长121.06%;完成到位资金1210.01亿元,增长56.89%。持续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S35景礼高速纳入全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开工建设,中兰客专引领白银进入“高铁时代”,通用机场实现了白银人的“飞天梦”,甘肃中部生态移民供水工程全线贯通,昔日“苦瘠甲天下”的戈壁滩变成了粮丰林茂、瓜果飘香的米粮川。“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省市列重点项目1055个,完成投资196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改革是活力之源。“十四五”期间,白银市累计实施重点改革事项651项,国资国企、投融资、营商环境等领域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白银市创新设立“白银企业家日”,组建白银市特色产业投资基金,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办结事项1.2万余件,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均达到100%,“远程异地开评标”、AI+政务服务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海铁联运“一站式”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试点顺利运行,白银市已与6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十四五”以来,进出口额累计达到513.42亿元,白银已成为近悦远来的投资创业洼地和开放开发热土。
“十四五”期间,白银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白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期间,黄河重点生态区(甘肃白银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成功入围中央财政支持示范工程项目,祖厉河城区段入选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白墩子盐沼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黄河白银段水质连续9年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白银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一幅山川秀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白银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城市更有品位、乡村更加宜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十四五”期间,白银市持续放大“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惠民效应,将8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建设。持续推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优质资源不断下沉基层,城镇年均新增就业超过2.6万人,新增学位2.54万个。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全省首家市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成立运行,白银市入选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
创新推出的“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键直达、马上办理。建成白银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安全风险评估,社会安全网络越织越密。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经济增速。分层次、全域化推进和美乡村建设,300多个美丽乡村散落在绿水青山间,勾勒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秀美画卷。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展望“十五五”光明前景,白银市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磅礴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白银实践的壮丽征程中,挥毫泼墨,谱写更加璀璨夺目的时代华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