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0139113212/2023-129824 生成日期: 2023-10-24
文       号: 关键字: 生态,矿山,修复,历史,遗留
所属机构: 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对市人大十届二次会议第040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3-10-24 10:41
浏览次数:

邵嗣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环境整治问题的建议》(第04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白银市历史遗留矿山基本情况

白银市是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土资源部首批确定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平川煤矿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西北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煤炭工业基地,为支援国家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再加上关井压产、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实施,遗留了大量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系统》最新数据,白银市共确定617处图斑属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图斑面积20.85km2,其中平川区图斑389处,涉及面积12.98km2 。市、区两级现有财力小与需投入恢复治理资金量大的困难矛盾较为突出并长期存在,缺少经费保障成为目前制约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开展核查摸底。2021年以来,按照自然资源部《历史遗留矿山的核查工作方案》,我局采取厘清职责、分级培训、自下而上、全面普查的方式,对省上反馈的3846个疑似图斑逐一进行摸排核查,对县区上报的图斑进行抽查核查,最终确定属历史遗留矿山图斑617个,面积20.85 km2,目前已通过省上审查并上报自然资源部。其中:会宁县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2个,面积0.64km2;靖远县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8个,面积1.75km2;景泰县历史遗留矿山图斑128个,面积5.13km2;白银区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0个,面积0.35km2;平川区历史遗留矿山图斑389个,面积12.98km2。为矿区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科学编制规划方案。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点带动、全面治理”的理念,编制完成了《白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国家审核启用。严格落实白银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持续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积极对接省级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将我市所辖区域全部纳入省级重点修复区域。制定并印发了《黄河上游白银段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规划》,加强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调查中心合作,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防治等工作。加强矿区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召开白银市矿集区生态修复工作研讨会,邀请兰州大学、西安地调中心、中国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我市黄河流域矿集区生态修复工作“把脉支招”,推动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加快推进修复治理项目。坚持依托重大项目实施修复治理,按照“自然资源全要素治理”理念,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帮助下,聘请相关专家,高标准编制完成《黄河重点生态区(甘肃白银段)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方案》,通过省级组织开展的竞争性审查,参加国家竞争性评审,未通过国家2023年竞争性评审,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部、省安排,继续申报2024年度项目,争取国家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同时,我们抢抓政策机遇,谋划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9个,投入资金11648万元,修复土地1.22万亩。其中:2个项目已竣工,7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泛宣传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推广矿山生态修复实用技术和治理模式,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我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邵嗣华代表,感谢您对解决历史遗留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把握好国家战略和政策叠加为我市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进一步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有效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问题,使矿区周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废弃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明显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质量逐步恢复。并将继续认真倾听人大代表的建议,虚心接受人大代表的建议,认真落实人大代表的建议,推进白银市、平川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白银市自然资源局

2023年9月5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