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白银市第15号总河长令《白银市2025年河湖长制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经市级河湖长制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专题审议通过,由市级总河长签发实施。
《要点》明确,要完善“河湖长+”责任体系,用好“河湖长制+林长制”机制,落实河湖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以及河湖“双督”“双促”“双查”“河湖长+纪检监察”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党建+志愿”“行业+志愿”“社工+志愿”“河湖长+志愿者”等多形式河湖管护志愿服务模式,持续开展河湖管护“一季度一维护”志愿服务活动。在万亩以上灌区输水干线推行河湖长制。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作用,协助提升河湖长巡河调研、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能。积极构建流域一体化保护治理体系,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
《要点》提出,要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围绕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强化深度节水控水,全面落实中共白银市委《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工作的决定》《白银市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4年~2025年)》。压实节水行动工作责任,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沿黄提灌区为重点,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管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强化工业节水,提高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充分挖掘再生水潜在需求,积极探索再生水定价机制,培育再生水交易市场,逐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确保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低于9%。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市用水总量不超过11.61亿立方米。强化用水指标和定额管理,加大计量体系建设,规模以上工业、生活和服务业取用水在线监测计量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白银市黄河地表水超载治理任务,黄河干流取水总量控制在7.17亿立方米以内,进一步优化措施,靠实责任,按照规定目标,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确保按期“摘帽”。将平川区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务,严控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加快推进地下水水源置换,坚决落实各项节水措施,逐步深化超采区水价改革,多措并举加快地下水超采治理进度。以最严举措、最硬措施,强力推动超采治理,确保地下水超采治理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要点》提出,要强化水域岸线管控,清理整治阻水碍洪问题,有序退出河道内不稳定耕地。增强涉水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做好汛期危险水域安全防范工作,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持续推进智慧河湖建设,搭建智慧河湖管护平台,实现“省—市—县”视频的逐级级联,提高全市河湖管理水平。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严控河道采砂行政许可,落实一年一换证制度,强化河道采砂行政许可及全过程监管,以“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标准规范”的原则,积极推进标准化砂厂建设。强化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完善全国重点镇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要强化水环境治理,深入开展重点流域和生态区域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力争全年完成营造林38.89万亩以上,草原生态修复任务21.7万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1.9万亩。全面完成小沙河等6条河流健康评估和2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同时,要深化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组织开展已完成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回头看”和新增黑臭水体“再摸排”,将新发现农村黑臭水体、反黑反臭水体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及时纳入监管清单,防止返黑返臭,年底前全市范围内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100%。
《要点》提出,要持续加强执法监管,进一步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按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相衔接的工作要求,落实好黄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监督局等6家单位印发《关于建立白银市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司法衔接协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按照“问题发现-调查整改-问责-处置”工作体系要求,加大对损害河道环境、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突出问题的调查处置力度。完善河湖长制监督检查体系,按照“查、认、改、罚”四个环节对河湖长履职尽责、河湖管理成效、河湖库“清四乱”、水域岸线利用等监管整治检查,通过提醒、警示约谈、通报批评、提请问责等方式,倒逼各级河湖长和相关责任部门履职尽责,督促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供 稿:市河长制办公室
审 核:杨彪
审 定:李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