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五项举措”,推动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节水和水资源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23-11-07 14:38

来源:市水务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白银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四水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深入开展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进一步加大节水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一)高站位重实效,实行总量强度双控。把节约用水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举措,在我市被确定为地表水超载、地下水超采地区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全市水资源“双超”工作汇报,及时制定白银市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治理方案,在报请省政府印发后,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2次召开全市节约用水和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治理推进会,将全市1.74亿立方米超载治理任务明确分解至各县区及行业部门,全面加快超载治理进程。同时,按照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印发《白银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节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将节水行动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政策制度推动、市场机制创新等60项重点工作任务和26项主要指标,逐项分解至各县区及相关部门,全面压实节水行动工作责任。

(二)高质量精细化,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将农业作为全市节水的主战场,2019-2023年,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3.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3.52万亩,发展以灌管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8.9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79提高至0.601亩均节水达到50立方以上。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单方水的产出率为核心,建立农田节水技术核心示范区32个,万亩示范点1个,千亩及以下示范点31个。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年推广应用全膜双垄集雨沟播235万亩,减少农业用水需求。全面优化种植产业布局,年种植旱地和尚头小麦12万亩、旱地硒砂瓜40万亩以上,全面断压减高耗水作物种植。积极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由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种植面积132.7万亩,全面推动农业节水增效。

(三)高起点严要求,促进工业节水减排。将工业节水放在全市节水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行高耗水、高耗能企业清单化准入,按照国家工信部、水利部发布的《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鼓励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靖煤白银热电公司采用污水处理厂中水代替新鲜水,年节水180万立方米,翔发电石有限公司实施工业循环水软化处理改造,年节水11万方,华能景泰热电公司成立制水车间节水项目攻关小组,年节水2万立方米,靖煤水电管理处对不合理管网、老旧管网进行改造、更换,减少跑冒滴漏。昌元化工重复用水率达90.5%,白银公司水循环利用率达95%,甘肃稀土公司水循环利用率达96%,白银寿鹿山水泥公司实现废水“零”排放,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20年的183.5立方米下降至15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20年的40立方米降至30立方米,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2户,市级节水型企业14户,工业节水减排成效显著。

(四)高效率促提升,推动城镇节水降损。印发《白银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白银市城市节水Ⅱ级标准达标工作实施方案》,改造城市供水管网81.36公里,管网漏损率降至7.79%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谋划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项目19个,估算总投资15.81亿元,配建再生水管网170公里,建成再生水调蓄设施4处,全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6.2%。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2022年以来白银城区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量达135万立方米。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广场、市政道路新建、改造过程中严格按照海绵城市标准进行建设,实行海绵城市达标面积18.19平方公里,占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7.08%。

(五)高标准抓宣传,形成节水浓厚氛围。“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水周”“节能宣传周”为契机,将“线上+线下”宣传紧密结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介,加强市情水情教育、节水形势宣传、知识普及和政策解读,积极推动节水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切实增强民众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水安全意识和节约保护意识,使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营造形成全民惜水、爱水、护水浓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