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GSD0120/2018-01093 生成日期: 2018-07-10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靖远名胜——法泉寺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8-07-10 00:00
浏览次数:

法泉寺石窟又名红山寺,位于靖远县城东10公里处杨稍沟口之东岩,中国百大名寺之一,靖远名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森林园,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迄今残存36个洞窟,其中4个洞窟有中心方柱,有重点洞窟20个,从2933号洞窟考证,最早开凿于北魏(386534年),历唐、宋、西夏、明、清、民国,以迄近代,几经沧桑,屡建屡毁,复加维修,规模不断宏大。因岩崖之下有泉水涌出,崖半山腰间又有墨池月牙龙骨三泓清泉,以法门清泉立说,故名法泉寺

1.png

法泉寺石窟群分布在长约1000米、宽约150米深沟的东、北、西三面崖壁上,四周环山,沟内有泉水流出。从南端山门进入法泉寺,深沟将窟群分成东、西两面,西侧从南向北依次有药王庙、梵王宫、演阳宫、达摩洞、骨魂庙、观音殿、子孙宫、督刚庙至凌云塔;东侧从北向南,依次有地藏窟、天王洞、无量佛窟、觉世亭、鸿文阁等。鸿文阁之下即就安桥,为贯通南北之津梁,将梵王宫与鸿文阁接为一气。原凿洞窟中,有平顶式,支提式及支提式平顶,窟有四面、三面、一面开龛三种开式,龛中有圆雕,高浮雕,浮雕(彩塑)等。圆雕主要有佛像;浮雕则如千佛洞之千佛像;高浮雕则有装饰在佛龛上的经变图、龙头等。窟前有木结构斗拱衬承。观音堂前殿为木结构竭山式卷脊三楹,前檐斗拱为米字形,与敦煌莫高窟宋代建筑极相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