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GSD0119/2020-02572 生成日期: 2020-08-10
文       号: 关键字: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答复
所属机构: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0-08-10 00:00
浏览次数:

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094号提案的答复

民主促进会白银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白银黄河风情生态旅游黄金带的建议” 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8月份以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配合实施“12345”白银治黄方略,紧紧围绕我市将黄河白银段打造为黄河上游“大保护、大治理”的“幸福黄河”新样板的目标要求,坚持以黄河为纽带,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底色,以旅游为载体,以融合互促为核心,促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聚力打造沿黄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将黄河白银段打造为黄河上游“大保护、大治理”的“幸福河”新样板。目前,白银沿黄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加快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规划引领,着力开拓新思路。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文广旅局牵头,发改、水务、自然资源等多部门为成员的文化旅游专责组,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立了组织保障。二是科学编制规划。根据国家、省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和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白银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要点》,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安排;2019年11月,我局委托兰州文理学院专家团队在对我市沿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黄河上游白银段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规划已经基本完成。同时,我局加快《白银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白银段)专项规划》《白银市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工作,构建以全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总纲、县市规划为框架、专项规划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产业高发展规划体系。

(二)实施保护优先战略,着力挖掘黄河文化资源。一是做好项目申报。我市完成2020年度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省级文物保护项目和数字化保护项目资金申报工作,共申报文保项目15个,到位文物保护项目资金422.2万元。重点实施的项目有景泰县明长城景泰段部分长城及烽火台修缮工程、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消防工程、明长城靖远段本体保护项目、会师旧址修缮工程、馆藏文物保护和平川区博物馆陈列布展等项目。二是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川瓷窑遗址消防安全评估工作和《小川瓷窑遗址文物保护项目计划书》编制工作,为平川区小川瓷窑遗址公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快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局按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省建设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建设保护内容、功能区建设、重点区段展示等内容,提前着手,在原十三五期间立项的明长城景泰段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案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已先后向省文物局提交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城(景泰段)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景泰县永泰城址三维场景数字化与智能管理平台项目建设计划书》、《景泰县索桥堡遗址三维场景数字化与智能管理平台项目建设计划书》、《白银市长城(景泰段)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设计方案》、《白银市永泰城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设计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项目概算总资金近4000万元,目前,正待立项审批。

(三)实施项目驱动,着力打造新引擎。我局按照“抓项目、强基础、补短板”的思路,充分发挥市级专项资金的撬动作用,带动民间资本、金融资金加快投向旅游项目。金沟河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旅游生态项目启动实施,黄河石林、会师旧址、条山农庄等核心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圆满完成,白银—水川等一批旅游互联互通项目开工建设,甘肃会宁长征文化国家纪念博览园项目、靖远县雷迪森大酒店、白银福门万枫酒店项目、平川龙华文化创业基地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带动项目建设“动能积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9年共实施各类文化旅游项目108个,实际完成投资26.82亿元。2020年计划实施文化旅游项目49个,概算投资154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6亿元,现已开工建设项目22个,已完成投资1.02 亿元;凝练储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11个,共计投资678亿元;凝练“一带一路”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项目119个,共计投资744亿元,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融合带动,着力拓展新业态。坚持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打好黄河文化融合发展牌,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黄河石林大景区建设,实施黄河石林大景区龙湾村特色民宿改造、滨河步道、水运码头、生态停车场等项目22个,配套建设十里花海、体育运动竞技风情小镇,完成投资3.99亿元。加速推动黄河石林5A级景区建设步伐,指导推动黄河石林景区进行评定前期材料和硬件设施的完善工作,向省文旅厅提交了《黄河石林大景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的报告》和《黄河石林大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工作计划的报告》,多次衔接省文旅厅、景泰县和黄河石林管委会,争取年内通过景观质量评审工作。2020年利用世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资金实施生态停车场、南山架空客运索道项目、跨河玻璃吊桥项目等项目24个,计划完成投资2.1亿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以白银“六朵金花”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52个,带动全市新建农家乐91家、民宿17家。二是打好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牌。按照“护遗迹、修遗址、建馆园、布展厅”的思路,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西路军有关文献、照片、遗物、作战用品等文物史料,召开景泰西路军组成研讨会,启动白银红色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实施会师旧址修缮工程、馆藏文物保护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赵家水指挥部遗址公园、大拉牌战斗遗址公园、一条山战斗遗址公园红色主题项目建设,累计投资1800万元。三是打好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牌。深入挖掘保护地方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价值,打造集文化旅游、影视拍摄、文博展示、营地教育为一体的乡村文旅综合体,会宁五七农场、平川华辰生态产业园、景泰红沙岘生态体验园等21个民宿文化综合体异军突起。四是打好工业文化融合发展牌。积极探索工业搭台、旅游唱戏的产业振兴新路子,2019年火焰山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平川古瓷窑被列为国家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启动编制白银区银山路东侧观光旅游火车道路规划。

(五)实施沿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着力构建快捷水陆交通体系。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和兰州市对接,与兰州市合作做好黄河大峡旅游航道开发,加快乌金峡—大峡航道开发、四龙—龙湾航道升级、龙湾—北长滩航道二期开发和建设步伐,打通从兰州—黄河石林景区沿黄水上和陆上通道。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推进乡村旅游。2019年以来,我们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旅游,带动全市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发展形势如火如荼,已建成白银区“六朵金花”、靖远县水韵·独石、会宁厍弆?杏花村、景泰县石村·大水?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示范村52个,带动全市新建高标准农家乐129个。

(七)实施宣传拉动,着力建立新品牌。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倾力打造情景舞台剧《黄河之上?多彩白银》,累计演出10余场次,观看人数突破10万人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先后成功举办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荷花美食节、陶瓷文化节、枸杞爱心采摘节等一批特色节会,借会发力、借题发挥,持续增加白银旅游知名度。加强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的普及推广,针对特定时间段旅游消费,营造“荷你一起去水川”、“约团到高湾转转”等多个旅游热点和精彩瞬间。充分运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在全省率先实施智慧旅游工程;通过中川城际高铁站屏蔽门、中川机场T2航站楼LED大屏、东航客机等人员集中场所和今日头条、抖音、新甘肃等各类主流网络媒体,移动、电信落地短信等,不断提升白银文旅知名度。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将以民主促进会白银市委会“关于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白银黄河风情生态旅游黄金带的建议”为契机,继续围绕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扎实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完善规划与机制。按照绿色发展、项目引领、产业融合的原则,以黄河沿线自然人文资源及其生态大环境为基础,编制专项发展规划,确定沿黄地带重点旅游项目,明确发展目标、工作措施,积极引导有序发展有特色、高品质的风情观光游、文化寻访游、乡村体验游和休闲健身及体育训练项目。推动完善工作机制,打破沿黄县区、乡镇地域界限,促进县区协同、部门联动,努力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二)抓好指导与扶持。对全市沿黄地带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发展优势、重点工程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列出项目清单,统筹考虑旅游发展计划,分步骤推进实施。多渠道争取生态文化旅游扶持资金,用于关键性旅游公路、重点生态工程和特色旅游项目打造。高度重视沿黄地带旅游项目负责人培训,通过理论提升、观摩学习、外出考察,帮助其增强信心、开阔视野,不断提升开发运营能力。

(三)聚焦项目与后劲。围绕黄河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建设,突出旅游主导项目建设,注重大型项目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黄河沿线乡村旅游普遍发展;注重村镇美化绿化,围绕自然文化资源,分层次建设乡村博物馆、农家乐和休闲民宿,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坚持国家、集体、家庭一起上,引进域内外知名旅游运营商,参与建设经营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努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后劲。

(四)注重宣传与推介。讲好黄河故事,讲好白银故事,汇集一批高水平作家,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和自然遗产价值,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不断扩大白银知名度。积极筹备建设黄河博物馆,全方位展示黄河过境段整体情况,集中介绍沿线自然文化资源和重点景区景点。深化“全媒体+文旅”内涵,推广“云游白银”服务,通过短视频、现场直播、H5、VR等方式讲述景点故事,着力打造“网红景点”,开展特色美食品尝、主题摄影、文艺展演、夜看星空、羊皮筏子、“驴的”等多元体验活动,有效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期望继续关注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0年8月1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