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MB15042354/2025-167797 生成日期: 2025-07-03
文       号: 关键字: 文化,黄河,旅游,白银,项目
所属机构: 市文广旅局 发布机构: 市文广旅局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对十届人大三次会议28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市文广旅局
发布时间:2025-07-03 17:44
浏览次数: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对十届人大三次会议28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慧等3位人大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发挥文联所属社团组织的力量,挖掘传承白银文化遗产的建议”已收悉。在此,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经我们认真研究,认为建议内容很实在,对促进我市文化遗产挖掘传承,推动白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繁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你的建议,厘清下一步发展思路,进一步挖掘传承白银文化遗产,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以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文旅资源为基础,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着力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文旅融合发展高地,在挖掘传承白银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加大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一是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资金、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74亿元,“十四五”以来实施白银市索桥堡(景泰段)黄河文化遗址公园项目等国家、省级文物保护项目26个,其中2023年争取项目资金1284.01万元,实施小川瓷窑遗址保护修缮工程项目等建设项目7个。2024年争取项目资金976万元,重点实施小川瓷窑遗址-老瓷窑片区建筑址保护修缮工程、柳州城西城墙抢险加固工程等项目。二是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我市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白银市永泰城址保护条例》,完善黄河文化保护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开展黄河上游白银段重大水利工程库区淹没区文广旅设施设备调查和S35线、G341线公路路线,柳州城、鹯阴城遗址调查,编制完成《白银市黑山峡淹没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2023年新增虎豹口红军强渡黄河遗址、鹯阴城遗址等5处省级文保单位。

(二)加大黄河文化挖掘阐释。依托白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馆藏文物资源,以“研有所思、学有所获”为研学目标,成功组织“长城外、古道边”等研学及接待市内外各学校阵地研学服务活动351场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举办了“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组织“黄河文化研究讲座”7场次。举办“丝绸之路与黄河水道的文化汇通”主题论坛和岩画研究与文创设计研讨等大型学术活动3次。申报省级文物类课题3个,省级社科类课题2个。利用博物馆、纪念馆阵地优势,全市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等“四进”活动224场次、覆盖社会公众15.48万人次,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活动日,举办活动79次展示新时代文博发展成果,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三)加强沿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一是编撰出版《白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会宁剪纸》等多部非遗专辑。设立白银曲子戏展示厅、会宁剪纸艺术馆、景泰刺绣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非遗传承场所20余处。二是十四五以来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补助资金200.31万元,补助非遗项目11个。推荐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4项;省级非遗传承人31名、市级非遗传承人297名。三是实施非遗传承人培育计划,培训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6人次。3名非遗传承人分别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和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黄河流域皮影戏研修班”。林兰铜艺、景泰刺绣、平川艺腾手工等3个非遗工坊被认定为省级非遗工坊。

(四)加强黄河文化交流互鉴。一是加强与青海海南州、宁夏中卫市等沿黄地区合作,成功举办“黄河之上·多彩白银”(青海海南州、宁夏中卫市)文旅推介会,共同开发甘青宁沿黄流域旅游大环线。二是依托银兰高铁开通“黄河之上·多彩白银”动车组专列,依托交通优势培育打造串联兰白黄河风情线、中卫沙坡头、银川沙湖的精品旅游线路。三是会同兰州、临夏、甘南组建沿黄四市州旅游联盟,举办“一衣带水——沿黄四市州旅游摄影展”等交流活动12场次,推动形成客源互送、利益共享机制。

(五)推动旅游品质提档升级。一是编制完成《黄河上游白银段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二是制定印发《黄河石林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全力推进黄河石林、会师旧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指导会宁、景泰编制完成《文旅赋能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5)》。三是全市创建A级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5家(红军会宁会师旧址、黄河石林、大坪花海、水川黄河湿地公园、水岸三合),3A级景区11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黄河大峡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白银区水川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大水䃎村、顾家善村);省级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会宁县、白银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会宁县、白银区),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3个(会宁县杨崖集镇杨崖集村、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景泰县中泉镇红岘台村、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平川区水泉镇陡城村等);四是培育打造黄河相约之旅、花海悦心之旅等8大主题22条“寻真金·醉白银”精品旅游线路。会同教育部门策划推出“黄河水绕古城墙”黄河研学之旅等19个主题30条研学旅行线路,进一步带火带旺文旅市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大挖掘传承白银文化遗产。

(一)加大文物保护利用。一是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机遇,实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河西走廊国家遗产路线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加大索桥古渡、永泰古城、鹯阴城、柳州城遗址保护利用力度,重点实施明长城靖远段预防性保护、小川瓷窑遗址保护修缮、柳州城西城墙抢险加固等项目,推动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师旧址、牛门洞、明长城、永泰古城、小川瓷窑)率先向旅游景区景点转变。二是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保护管理机制,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三是以让文物“活”起来为导向,大力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展示和博物馆纪念馆“互联网+”项目,提升藏品管理、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一是全面梳理境内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价值和特色,完善黄河流域(白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内容。二是推动非遗提档升级,在现有项目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个省级非遗、147个市级非遗、236个县级非遗基础上,力争申报新增国家级项目1—2个、省级项目4—10个、市级项目10—20个、县级非遗项目20—40个。三是加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带徒授艺、传播普及支持力度,力争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20人。

(三)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会师之城”会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项目、会宁“荣耀传承·胜利之光”长征国家文化体验园项目、靖远县虎豹山庄、世行贷款甘肃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景泰永泰古城子项目、白银区水川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平川区崖窑山文化旅游度假村开发等11个续建项目、13个新建按期开工建设和“会宁会宁”红色文化旅游融合演艺项目等19个前期项目手续办理。2024年力争完成投资17亿元。二是以培育龙头、延伸链条为方向,深入实施“文旅+”战略,培育打造康体养生、红色教育、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演艺、特色商品等6条文旅产业链条,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以“一企一策”为原则,通过政策扶持、融资贷款、项目支撑、产业培育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升规入统,不断做大做强全市文旅规上企业。

(四)培育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新质生产力。一是以做大底座为举措,加大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加快会师旧址、黄河石林5A级景区创建,指导会宁状元红·新农庄、景泰条山农庄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虎豹山庄、永泰古城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是以做优品牌为引领,力争2024年将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创建为全国红色旅游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景泰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指导会宁县、白银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是以做强研学为路径,大力开展“走黄河·读白银”等主题研学旅行活动,促进“一日游”人数和收入增长。四是以做活市场为目标,把黄河大峡谷纳入“中国黄河之都文旅产业聚集区”,加快兰州至白银旅游廊道建设,打通S103线沿黄快速通道和皋兰什川至黄河大峡水上航线,建立省上牵头协调、市州联动共建机制,共同打造“甘南——临夏——兰州——白银”千里黄河风情旅游带;把黄河石林、永泰古城纳入陕甘宁西部旅游大环线,打造“西安——天水——兰州——白银——中卫——银川”等以黄河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为核心的寻根之旅;把会宁会师旧址纳入红色旅游大环线,主动融入“兰州——会宁——平凉——庆阳——华池——延安”长征胜利会师红色旅游带;把索桥古渡、永泰古城纳入丝绸之路旅游大环线,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与黄河水道的文化汇通”主题论坛,进一步阐释白银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贯通“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带。2024年,力争创建1个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5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

白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衷心感谢你们为白银旅游业发展建言献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你们继续一无既往地加强对白银文旅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奋进,为建设美丽新白银共同努力。


联 系 人:高瑜婕

联系电话:8238363

联系地址:白银市白银区兰州路156号(广电大厦)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24年9月28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