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GSD0118/2021-01970 生成日期: 2021-07-26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市商务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商务局
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00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信息来源:市商务局
发布时间:2021-07-26 00:00
浏览次数:
关于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005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函

李呈萍委员:
  您在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环境规范直播带货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电子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依据商务、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任务,我们认真对照建议,理顺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持续优化电商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加大网络交易市场监测监管力度,全力扶持助推直播电商健康有序发展,努力规范和维护电商经营秩序,营造了放心消费市场环境。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优化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环境情况
  对照“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直播电商产业发展环境”的建议,我们主动服务、多措并举,真心实意为电商行业搭建平台,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电商产业发展。
  (一)强化措施,大力培育电商新动能。为了弥补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商行业的影响,大力发展直播经济、网红带货等新业态。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三播三促”全网营销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领导直播推介、促进品牌提升,网红直播带货、促进农产品进城,农民直播增收、促进精准脱贫”的“三播三促”全网营销活动。在靖远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全市首个农产品供应链直播基地,依托中创博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打造了白银区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搭建了集网红培训、产品培育、网络直播、线上销售为一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孵化平台。二是邀请市、县(区)长和国内知名网红,组织本土企业主播和农民主播带货推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电商直播间20个,外部场景直播基地11个,开展市县领导、影视明星、网红达人直播带货活动28场次,在线浏览量3072万人,线上订单23万单,销售全市农特产品3326万元。通过数字赋能,全市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知名度显著增强,带动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二)孵化网红品牌,增大线上线下销售规模。一是依托中创博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创业天下、天下帮扶等本土电商平台和淘宝、京东商城等第三方平台为载体,整合全市名优产品,以我市牛、羊、果、蔬、药、薯、黑毛驴、小杂粮八大优势产业为主,将最具白银特色、知名度高,绿色有机、附加值高的农特产品品牌打造成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网红产品。会宁县的“亚麻油、杏仁露、小杂粮”品牌,靖远县的“枸杞、大枣、羊羔肉”品牌,景泰县的“和尚头面、景卉蜂蜜、条山果品”品牌;白银区的“金丝黄菊”品牌,平川区的“藜麦、黑毛驴”品牌等优质公共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截止目前,中创博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营业额累计达14亿元,创税2.16亿元。二是以各县区电商产业园、农业示范园、云小镇、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网红打卡地”,在国家传统节假日和“农民丰收节、双十一、双十二网购节”等特色节庆有利时机,集中开展农商对接,展销推介,网红直播带货活动。经统计,“十三五”时期,全市网络零售总额累计达到41.2亿元,年均增长36.3%以上;农村网络交易额累计达到17.1亿元,年均增长38.5%以上。特别是2018年以来,东西部协作电商帮扶全市线上线下累计销往天津农特产品金额4.3亿元,带动6211户贫困户2.4万人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作用更加凸显。
  (三)夯实基础,强化主播人才培养。电商要发展,人才是基础,我们把电商人才培训作为破解电商发展瓶颈的首要措施,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开展培训活动。一是以农村电商站点负责人、电商企业和网店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为主要培训对象,着力将“农民培育成网民,网民培育成网商”为目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巡回式”等方式,突出电子商务实操,注重“精准滴灌”“分类分层”培训。全市累计举办电商人才培训班471期,累计培训学员3.3万人次。二是依托中创博利网红培训基地开展了直播带货网红主播人才的培训。主要以各县(区)乡(镇)村电商站点运营人员,相关电商企业(网店)工作人员和有意愿参与网络直播带货的人员等为培训对象。分期、分批、分层次组织举办了5期全市网络直播带货培训班,培训近500人次。培养了一批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又能展示乡土风貌,能利用手机打造“新农具”、让流量变为“新农资”、直播转化成“新农活”的农村电商达人,助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
  二、强化后续服务与监管情况
  对照“强化后续服务与监管,完善直播平台管理系统”的建议,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建管并举,压实电商主体责任,加大监测监管力度,持续营造良好的电商经营秩序。
  (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树牢直播电商诚信守法意识。一是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有效推进商务诚信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2021年4月21日,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21年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认真开展商务领域诚信主题活动,要求结合《商务信用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规定,针对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实际状况,主动开展市场主体信用核查,通过“信用中国(白银)”“信用中国(甘肃)”网站及时了解企业信用等级及行政处罚等情况,认真开展信用审核和联合惩戒。对拟列入商务领域支持的项目主体要进行信用情况核查,对有行政处罚记录、侵犯知识产权,以及其他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企业,在项目安排上立即进行整改和调整。二是不断加大电商领域信用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指导电子商务企业参与信用共建,持续强化电商企业诚信经营意识,打通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推动各县区强化商务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共建”应用。广泛宣传商务惠民惠企行动,引导鼓励广大电子商务企业自觉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注册、建立、自主维护诚信档案并公开档案信息,充分调动企业运用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的行动自觉,并根据需求向电商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所赋予的培训、经营、管理、招聘、数据信息、信用、资源对接、咨询等免费服务,充分发挥该平台的载体功能,不断提升企业对该平台的知晓度和使用率。
  (二)健全完善监管台账,严格履行属地监管职责。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源头治理,以“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为依托,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对我市网络交易平台、平台内经营者、自建网站经营者等开展了摸底排查、逐户检查,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监管台账。截止目前,全市纳入该系统监测的各类网络交易经营主体共计683户(个),其中:网络交易平台10户、辖区网店370户、独立交易类网站经营者6户、其它定期监测网站297个。二是借助电商行业协会的力量,加大对直播电商的约束规范作用,有效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市场共管共治。构建“政府监管、部门协作、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压实电商直播平台主体责任。一是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切实加大了电商营销活动的监测力度,督促电商特别是电商直播者主动向社会公开承诺,履行相应义务,进一步压实了相关电商平台经营者、商品经营者、网络直播者的法律责任。二是加强电商企业及其交易行为事前预防与事中事后监管,先后深入中创博利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甘肃条山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省农尔梦商贸有限公司、白银靖腾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景泰县丝路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相关电商企业,综合运用宣传引导、业务指导等方式方法,现场督导、开展宣传,对网络直播者进行行政约谈,督促指导签订《守法经营承诺书》,积极主动引导电商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共同营造网络交易市场良好发展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计检查网络交易市场主体316户次,网上监测广告信息935条,没有发现涉嫌违法网络交易行为和发布虚假违法广告行为。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切实维护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严格落实投诉举报“24小时内办理回应、及时公开曝光、力争满意率100%”的工作要求,确保直播电商营销中产生的消费投诉举报得到快速处置。适时发布消费警示,让消费者有效避开“网购陷阱”“带货陷阱”,引导科学、合理消费。二是结合日常投诉举报处置、“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专项检查,深入电商直播基地、直播电商机构、电商企业开展实地检查,指导其查摆整改经营中的问题,严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关,积极推行消费纠纷在线调解、先行赔付制度,共同构建放心消费环境。三是利用好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形成消费维权合力。引导直播平台经营者建立便捷、有效的投诉、举报机制,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投诉、举报,同时督促平台内直播电商经营者做好投诉、举报处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提案办理期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提案建议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提案建议的学习和理解不够透彻,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业态新任务还不适应;优化营商环境力度还不够大,电商经济发展不太强劲;监管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高,科技监管手段不足,监管工作成效不明显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认真对待,下大力气克服和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最大程度地激发我市电商经济活力;持续抓好网络交易市场监管,集中清理整治电商直播行业突出问题,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努力构建诚信守法、规范有序的网络交易市场环境。同时,继续认真落实提案建议的相关要求,紧盯目标、压实责任,改进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积极探索推动电商直播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电子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继续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联系人及电话:市商务局 吴军伟 13893055621
市市场监管局 安晓畅 13909436101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