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典型案例】有效运行质量体系,促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10-22 14:59

来源:市局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科 甘肃泓泉生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

为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帮助小微企业将管理体系融入实际经营运行,助推小微企业质量提升,全市持续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积极组织认证机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基本思路,帮助试点企业制定长远规划,采取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坚持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等措施,促进企业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实现质量管理与技术能力双提升,提高市场信任度和顾客满意度,使企业不断升级。

围绕企业急需解决质量问题、提升行动主要做法、提升成效等方面,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部分试点企业完成了3个优良实践“案例”的编写,进行宣传推广,帮助小微企业了解质量管理工作核心要点,“以点带面”传递ISO9001质量管理理念,形成质量提升“内生动力”。

从“经验管理”到“体系管控”:一家小微检测公司的质量破局之路

——甘肃泓泉生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典型案例

一、企业简介

甘肃泓泉生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泉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小微企业,专注于生态环境检测技术服务。公司于2019年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现有员工3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50%。公司配备各类先进检测设备150余台套,业务涵盖环境检测、环保咨询、环保管家服务等。作为一家小微企业,泓泉公司在发展中认识到,要赢得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可靠质量管理基石。

二、企业急需解决的质量管理问题

在提升行动前,泓泉公司虽能维持运营,但内部质量管理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与市场竞争力:

1.数据“不准”:核心检测项目如化学需氧量(COD)的平行样结果差异一度高达15%,远超国标允许误差,导致报告可信度低,甚至引发合同纠纷。

2.流程“不顺”:从采样到报告出具的流程碎片化,部门衔接不畅,信息传递错误频发,导致样品返工率高,项目周期平均长达22天。

3.人员“不专”:员工多凭经验操作,对新标准理解执行不到位;培训效果不佳,新员工成长缓慢,人为操作失误是数据差错的主要来源。

这些问题使公司在投标高端项目时缺乏竞争力,并面临巨大的监管风险。

三、提升行动主要做法

在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精准对接下,泓泉公司在专业机构帮扶下,开展了以“流程再造、数据溯源、全员考核”为核心的质量提升行动。

1.体系导入与流程再造:让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痛点切入:针对流程碎片化、责任不清的问题,公司不是简单套用标准,而是将ISO9001理念与检测业务深度融合。

核心举措:系统梳理并绘制了从“合同评审”到“报告归档”的全过程流程图,精准识别出21个关键质量控制点。针对这些控制点,新编、修订了《现场采样作业指导书》《仪器操作规程》《数据和报告管理程序》等30余份体系文件,让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责任人。例如,新的《样品管理程序》明确了交接时必须核对并记录的7项信息,从源头上杜绝了样品状态不符的问题。

2.人员赋能与绩效考核: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痛点切入:针对“经验主义”和“培训脱节”的问题,改变传统的“讲大课”培训模式。

核心举措:实施“理论考核+盲样测试”双轨制上岗认证。所有检测人员必须通过新标准方法的理论考试,并使用盲样进行实操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行动期间,3名员工因多次考核不合格被调离检测岗位,树立了“能力上岗”的鲜明导向。同时,设立“质量标兵”奖,将报告错误率、设备维护、改进建议等质量指标与月度绩效相关联,激发了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热情。

3.技术升级与数据溯源:让检测数据“有据可查”

痛点切入:针对数据溯源难、记录易出错的问题,重点引入信息化手段。

核心举措:投入引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为每个样品赋予唯一二维码身份证。样品处理、流转、检测、审核的全过程信息(人员、时间、环境条件等)被系统自动记录,实现了数据的全程、不可篡改追溯。系统还具备自动化预警功能,对设备校准到期、标准物质库存、异常数据等自动提醒,变被动“救火”为主动预防。

4.主动验证与对标提升:让技术能力“接受检阅”

痛点切入:为破除“闭门造车”的困境,主动寻求外部验证。

核心举措:在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支持下,公司制定年度计划,主动参与各级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每次验证都是一次全面的“体检”,公司会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无论是否满意,都将其作为改进检测方法、优化流程的重要依据。

四、企业质量提升成效

通过半年的体系化提升,泓泉公司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跨越,具体成效通过数据对比一目了然:

考核指标

提升行动前

提升行动后

提升效果

内部平行样检测合格率

约85%

稳定在98.5%以上

数据可靠性根本性好转

项目平均完成周期

22天

15天

效率提升超30%

报告一次性审核通过率

70%

95%

工作质量与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

客户有效投诉率

基准值

下降90%

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典型案例:在近期一次“水中挥发酚”国家级能力验证中,公司检测结果与标准值的偏差仅为1.2%,获评“满意”结果。这是公司数据准确性最有力的证明。

文化转变:质量意识已内化为员工行为。例如,一名新员工在审核数据时发现异常,主动追溯并发现是前处理容器污染,及时避免了错误报告发出。这种“不制造、不传递、不隐瞒”任何疑问的质量文化,已成为公司的新风尚。

五、启示

本案例的成功,为广大小微技术服务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1.小企业更需“精管理”:小微企业资源有限,恰恰更需要通过建立精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规范运营、规避风险,这是从“野蛮生长”走向“专精特新”的必由之路。

2.提升行动贵在“真应用”:导入管理体系的关键在于“用”,必须与业务痛点深度结合,通过流程再造和严格考核让其“落地生根”,而非“墙上挂画”。

3.数据是检测机构的“生命线”:通过“人员能力保证+信息化手段追溯+外部验证驱动”的三位一体模式,能够系统性地筑牢数据质量的堤坝,构建起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泓泉公司的实践表明,只要找准问题、用对方法、持之以恒,小微企业同样能构建起不逊于大型机构的质量管控能力,实现以质求生、以质图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