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主要粮食作物抗旱保苗促壮技术措施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5-14 10:10
浏览次数:

近期以来,我市降雨较往年同期偏少,并伴随连续性大风扬沙天气,土壤失墒加快,出现局部旱情。为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努力将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针对目前我市主要粮食作物,重点采取以下抗旱保苗促壮技术措施。

一、灌溉农业区

(一)科学灌溉。根据小麦、玉米、马铃薯生育期进程和土壤类型,适时灌溉。提倡浅水薄灌,缩短灌溉周期,提高灌溉效率。每次亩灌溉量控制在90~100方,避免大水漫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二)合理施肥。在小麦拔节期,对弱苗麦田,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麦苗转旺;对壮苗麦田,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促进穗分化和植株健壮生长;在抽穗期,结合灌水每亩追施磷酸二铵5~7.5公斤,增强植株抗逆性。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25公斤,促进玉米营养生长;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钾肥3~5公斤,促进籽粒发育、提高灌浆速率,延长功能叶活力。马铃薯随水隔次追肥,苗高10厘米时,亩追施尿素5公斤,现蕾期亩追施尿素2公斤+硝酸钾3公斤,盛花期亩追施硝酸钾2公斤+硫酸钾3公斤,落花后亩追施硝酸钾5公斤。

(三)化控防旱。喷施抗旱剂,亩用黄腐酸钾水溶肥30克或旱地龙100克兑水40公斤喷施2~3次,减少叶片蒸腾,增强植株抗抗旱能力。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和玉米“一喷多促”,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0.01%芸苔素内酯水剂10毫升兑水40公斤,提高作物抗逆、抗旱性能。

(四)农艺抗旱。在玉米苗期进行蹲苗,促根下扎,培养壮苗,打牢抗旱、抗倒、增产基础;及早掰除玉米主茎侧生分蘖,减少养分消耗,培养健壮单株。马铃薯播种后出苗前,进行机械培土,培土厚4~5厘米,促进种子破膜生长,减少水分蒸发。

(五)病虫害防治。针对小麦白粉病、蚜虫等,亩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克;针对玉米红蜘蛛等,亩喷施28%阿维·螺螨酯悬浮剂10~15毫升;针对马铃薯早疫病等,亩喷施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30~50克进行防治。

二、旱作农业区

(一)工程抗旱。利用抗旱应急水源,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成的蓄水池,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及时进行灌溉。

(二)化控防旱。喷施抗旱剂,减少植株蒸腾,增强植株抗逆、抗旱性。亩用黄腐酸钾水溶肥30克或旱地龙100克兑水40公斤喷施2~3次。

(三)人工抗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水源,对于玉米、马铃薯稀植作物,采用人工补水缓解苗期旱情。

(四)病虫害防治。小麦、玉米主要害虫为蚜虫,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早疫病,在发病初期,亩用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30~5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

(五)补种其他农作物。对于旱情严重区域,备足秋粮作物种子,视后期降雨情况改种荞麦等晚秋作物,实现以秋补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