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0013911479M/2023-124758 | 生成日期: | 2023-12-18 |
文 号: | 关键字: | 农业,农产品,企业,加工,发展 | |
所属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40号提案的答复 |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12-18 09:37
浏览次数:
|
|
|
|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强化农民增收带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为核心,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肉牛、肉羊、瓜菜、生猪、枸杞、文冠果、马铃薯、果品(苹果、大枣、梨)、鸡、奶等10条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标准化程度高、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在强链、延链、补链上发力,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全市由特色农业大市向特色农业强市转变。 一、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 围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 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条全、综合实力强,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发挥引领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农业龙头企业”),补齐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短板。肉牛、 肉羊、生猪、鸡以以精细分割和调制、重组、速热、中西式、即食等肉制品为重点,瓜菜、果品以预制菜、休闲食品和营养保健饮品为突破口,马铃薯以食品加工为突破口,中药材、文冠果以药食同源、医药中间体、保健饮品为突破口,各引进培育1-2家加工头部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支持本土重点龙头企业立足农业主导产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方式,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竞争力强和牵引力大的链主企业。培育壮大品高、牧原、依禾商贸、鼎鑫、荔森、祁连雪、长征药业、美娅泛农、利尔康等骨干企业。到2025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0家,其中市级以上达到200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总收入达到18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在0.5-1 亿元的达到58家、1-10亿元的达到20家、10亿元以上的达到5 家。 二、创建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园。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展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和副产品开发,创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鼓励和支持经营主体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 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减少产后损失。果蔬、畜禽等鲜活农产品,重点发展预冷、保鲜、冷冻、清洗、分级、分割、包装等仓储设施和商品化处理,实现减损增效。食用类初级农产品,重点发展压榨、炸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农产品精深加工,适应市场和 消费升级需求,引导加工型农业企业加大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技术升级,开发类别多样、 营养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加工制品。支持超临界萃取、 生物发酵、蛋白质改性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取营养因子、功能成分和活性物质,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功能性产品。副产物加工,鼓励发展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采取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备技术,加快推进秸秆、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等,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 三、完善市场流通和品牌体系。加快国内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国外市场,补齐市场拓展不足的短板。新建、改造提升一批产地初级市场,以沿黄蔬菜区、会宁马铃薯、靖远文冠果、靖远硒砂瓜等生产集中度较高、市场基础较好的乡镇为重点,新建、改造提升一批牛、羊、瓜菜、果品、马铃薯、枸杞、文冠果等农产品产地初级市场,依托甘肃中进邦农农贸有限公司,建设西北农产品集散物流中心。打造数字农业云中心,加大与淘宝、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合作力度,支持以“天下帮扶”“白银快办”“邦农购”为中心建设数字农业云中心,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网上批发、零售,促进农产品营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拓展产销渠道,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50亿元。 实施“甘味”品牌战略,完善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体系、 营养品质监测评价体系、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化体系。把企业商标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作为构建“甘味”品牌体系的重点,形成一批农业品牌“顶级名片”。到2025年,全市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00个,打造“甘味”区域品牌6个、企业商标品牌50个。 四、提升农产品科技水平。鼓励特色农产品重点企业联合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与示范,每个产业成立一个专家团队、建成一个技术科研集成基地,链主企业组建科技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成立专家团队,成立肉牛、肉羊、瓜 菜、生猪、枸杞、文冠果、马铃薯、果品、鸡、奶专家团队,对产业发展规划、农产品加工、产品研发、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指导培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在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的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带动产品转化增值,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加工专用品种,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 利用基因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加工专业品种。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充分利用省市人才引进政策,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对接挂钩,采取联合攻关、项目顾问、技术咨询等方式,引进会管理、懂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团队,解决产业链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 五、完善产业链带农富农联结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稳定联农带农机制,使农户享受更多产业链收益。规范发展订单农业,推广“订单收购+分红”模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形成稳定购销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强订单合同履约监管和日常风险防范,切实保障农户合法权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到户、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户,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农民获得更多的资产收益。推广“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 红”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完善利润分配机制,保障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收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聘用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鼓励引导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辐射带动农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农业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和动态管理, 将联农带农富农成效作为基本条件,将扶持政策措施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 六、推进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将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培育成为县域主导产业,推动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链发展,按照“开工建设一批、前期推进一批、 谋划储备一批”的要求,抓好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谋划工作,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业链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以特色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为发展方向,以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任务,以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为关键,以产业加工物流园为聚集平台,争创省级全产业链加工强县。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围绕科技研发、品种改良、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品牌培育等,建立项目储备库,分批次组织实施, 实行清单式跟踪管理,协调解决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白银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继续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联系人:锁元宏 白银市农业农村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