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GSD0104/2017-00231 生成日期: 2017-10-13
文       号: 关键字:
所属机构: 市科技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科学技术局
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73号提案办理情况反馈意见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7-10-13 00:00
浏览次数:

市农牧局:

根据《关于认真做好2016年市“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白办发电[2016]23号),现将市科技局配合完成的第73号提案办理工作反馈如下,请贵局汇总答复。

一、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

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2015年12月,科技部下发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通知》(国科办农〔2015〕76号),认定白银市农业科技园区为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16年2月4日,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3月24日,白银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6年—2018年)》。目前,市科技局与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已完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并印发至各县区征求意见建议。

按照规划,甘肃白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重点发展设施无公害蔬菜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农业物流信息产业。园区布局科学合理,将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区”布局建设,总规模300万亩。其中规划建设核心区3万亩,示范区97万亩,辐射区200万亩。核心区: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研发与示范,以靖远县大坝和白银区大坪两个省级园区为中心,形成“双核”驱动发展模式。核心区重点围绕设施绿色蔬菜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和农业物流信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建设设施绿色蔬菜产业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农业物流信息产业区三个功能区。示范区:突出技术集成和应用推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在各县、区布局建设相应的示范区,与核心区形成产业互补、技术联动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促进园区整体发展。示范区主要建设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区、草食畜牧产业示范区、特色林果产业示范区和小杂粮产业示范区。辐射区:主要抓好先进技术成果转移和推广,辐射到兰州市的榆中县、永登县,天水市武山县、武威市古浪县等高原夏菜、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以及宁夏、青海、新疆等地。核心区是关键,示范区是主体,“三区”联动发展,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推进。

目前,园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核心区及辐射区范围内,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3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31.3万亩,优质小杂粮面积达到40.72万亩。

园区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其中,白银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入驻企业17家,每年引进新品种100个以上,新技术20项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80%,形成了良好的产供销、储藏加工、运输等一条龙服务系统。靖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农业增加值为16.8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311元。

园区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紧密,聘请了省内外农业知名专家担任园区科技顾问,设立了专家委员会,有省、市级特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现有2个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企业聚集度较高。创建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个,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基地6个,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60个,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达到200多万亩,初步建成京津冀农产品直供基地。

2.靖远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于2014年7月获得科技厅正式批复,园区规划总面积为57万亩,其中,核心区2万亩,示范区15万亩,辐射区40万亩。核心区主要开展技术创新、孵化培育和技术培训,示范区主要是生产示范,辐射区主要起到生产和辐射带动作用。各分区功能各有侧重,但相互链接,互为依托,实施三区联动。园区建设蔬菜生产、设施养殖、小口枣生产、枸杞生产、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等五大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核心区已完善了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成集办公、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检测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配备了相应的研发需用的设施、设备和信息网络新建无立柱草砖型日光温室11座,新型连栋温室、大跨度半地下式、智能化、鸟巢球体生态型等不同类型新型温室达30余座。建立了集中育苗基地和日光温室生产体系,有节能日光温室7950座,占地面积15400亩,配有自动化设施设备。吸引入驻农业产业化企业17家,发展蔬菜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新建金三角生态农业科技创业园(农产品加工贸易区),一期占地面积1000亩,已签约入驻果蔬、肉品、大枣、中药材深加工、包装及物流分拣配送中心等16家企业。

2.白银大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于2015年11月获得科技厅正式批复,园区规划建设面积1万亩,是以现代设施农业展示区、科普培训服务区、标准化日光温室示范区、休闲观光娱乐区、特色林果区、生态绿化区、特色中草药种植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等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实验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已建成占地1200平方米智能化日光温室1座,新型半地下式自动化日光温室115座,并投入使用;完成以红富士为主的特色林果建设面积1000亩,铺设滴灌面积1000亩;栽植各种花卉60亩;完成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1200亩;完成荒山生态绿化2000亩;完成公路两侧绿化棚架长廊建设1200米;完成多媒体培训室、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及化验室建设,建成蔬菜清洗包装车间及保鲜库各1座,新建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线一条;建成区域自动化气象站一座;新修景观路2.6公里;占地1317.05平方米的科普培训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

二、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我市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抓手,从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目前,我市拥有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9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4家。

三、农业科技的“产学研”结合情况

我市先后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100多家院所和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白银金穗种业、白银市农科所与中科院近物所合作开展辐照育种。与甘肃省农业大学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的市校市院及省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专家对我市种植业、畜牧业、草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规划,开展新品种选育、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设施高效农业、农业节水、退化耕地修复、农产品质量检测与产后加工、循环农业、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存在的重大技术研究。

2016年5月14日,市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按照立足长远、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思路,通过互设双边领导小组,开展白银国家级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专项规划制定和决策咨询,开展农业科技协作攻关研究,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靖远蔬菜试验示范基地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培养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形式,在农业特色产业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长期合作。靖远县政府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派专家团队到靖远县与当地农技人员开展蔬菜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共同组织申报和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将科研项目、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优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银靖远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并与市县业务部门共同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基层技术骨干和农民。景泰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林学院签订了《创新发展教育培训合作协议书》和《共同推进文冠果产业发展协议书》。

四、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情况

1.甘肃省“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和培养工作。2015年共选派市级科技人才60名,征集科技人才选派需求计划112名,科技人才培养需求计划11名,经省科技厅审核后,选派到我市科技人才92名,其中:省级46名,市级46名。培养本地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4名。2016年共选派市级科技人才65名,征集科技人才选派需求计划105名,科技人才培养需求计划11名。

2.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以个人或市、县、区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等为单位组成团队方式进行,在全市295个贫困村都选派部署科技特派员,按照“一村一品一产业”的模式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村脱贫。2016年,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共征集448名科技特派员,经审核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305名,县区级科技特派员389名,形成市级科技特派员覆盖乡镇,县区级科技特派员覆盖贫困村的格局。

(提案办理人:姬鸿 8221664 18993960319)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