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GSD01/2020-03521 | 生成日期: | 2020-11-16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市政府部门 | 发布机构: | 市供销社 |
白银市供销合作社“十四五”规划总体思路和重点工作 | |
信息来源:市政府部门
发布时间:2020-11-16 00:00
浏览次数:
|
|
|
|
根据省供销合作社关于做好全系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白银市供销合作社围绕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全省“三农”工作大局,坚持立足实际、长远谋划、注重实效,全面谋划规划“十四五”规划各项重点工作,切实把供销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保障。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工作任务,以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目标,通过多元化的资本合作方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构建起农产品安全供应、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日用消费品安全畅通、再生资源环保利用、冷链物流高效配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七大骨干业务网络,到2025年,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七大骨干业务网络为支撑,布局合理、主业突出、上下贯通、高效运转的全市“一张网”,努力将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城乡安全商品供应的主渠道。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创新引领。采取合作社统筹、社员分销方式,对全市农资服务进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增强农资市场适应能力,创新引领“质量兴农战略”,构建供销社系统农业前端生产绿色防控体系。 2.坚持统筹规划,龙头带动。立足本市总体发展规划,依托特色资源优势,结合实际,统筹规划,集中资源,扶优扶强,大力培育和发展有经济实力、有带动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3.坚持整合资源,联合发展。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各区市县供销社主动参与,农资供应商、销售网点自愿参与,通过市、县、乡、村四级供销社纵向联合合作,优化农资供应渠道。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根据各区市县供销社农资经营服务现状,通过多种合作方式,逐步整合全市农资市场,切实构建起供销社系统农资服务网络,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生产。 三、重点工作 (一)农产品安全供应畅通建设规划 1.农产品市场网络。在全市建设规模化农贸市场5个,扩建交易市场1个,建设集散地市场3个,各乡镇建设小型农贸市场28个,扩建乡镇市场10个,改扩建交易棚10个。计划总投资3.6亿元。其中:会宁县建设农贸市场1个,乡镇市场28个;靖远县建设农贸市场1个、扩建1个;景泰县建设农贸市场1个、集散地市场3个,扩建乡镇市场10个,新建交易棚10个;白银区建设农贸市场1个;平川区建设农贸市场1个。 2.农产品加工业。在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地,依托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围绕经营小杂粮、草蓄、亚麻籽油、马铃薯、杏仁奶茶、中药切片、肉羊、肉牛、蔬菜、枸杞、高原夏菜、肉苁蓉、文冠果、红枣等农特产品的29家企业,重点培育自主品牌,将其培育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计划投资1.5亿元。其中:会宁县16家;靖远县6家;景泰县4家;平川区3家。 3.集采集配业务。全市对9家经营小杂粮、食用油、蔬菜、肉牛、肉羊的企业,通过集采集配,构建上联生产主体,向下对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及城镇居民的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开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其中:会宁县5家;靖远县3家;景泰县1家。 (二)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建设规划 1.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全市供销社到2025年,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43万亩以上。总投资1.1亿元。其中:会宁县达到30万亩以上(28个乡镇平均在万亩以上);靖远县达到10万亩以上,托管企业达到10家,涉及5个乡镇;景泰县达到3万亩以上。 2.乡镇惠农生产服务中心。全市到2025年,布局建设69个乡镇惠农生产服务中心,覆盖全市乡镇。总投资3500万元。 其中:会宁县28个;靖远县18个;景泰县11个;白银区5个;平川区7个。 3.农资销售网络。全市建设县级配送中心1个,改造提升乡镇农资配送中心52个,建设终端农资服务网点190个。适应绿色环保新形势,调整农资商品结构,增加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供应,保证农资质量安全。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会宁县新建、改造乡镇农资配送中心28个,全县80%以上的农资供应都由供销社来供应;靖远县新建、改造农资配送中心10个,依托乡镇惠农生产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等资源,建设终端农资服务网点120个;景泰县建设1个县级配送中心、依托乡镇惠农服务中心成立11个乡镇配送店、依托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70个村级加盟店、在乡一级配送店成立庄稼医院和农民之家;平川区依托平川区盛丰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村级综合服务社等资源,建设终端农资服务网点,新建、改造农资配送中心3个,开展农资商品调运和配送,增加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供应,保证农资质量安全。 (三)日用消费品安全供销网络建设规划 1.乡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新建或改造57个乡镇商贸综合体,覆盖面达到95%以上乡镇。每个投资120万元,总投资6840万元。其中:会宁县28个;靖远县到2025年,新建或改造达到18个乡镇商贸综合体;景泰县在县城发展2个大型购物中心、1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以基层社为依托,建设11个乡级综合服务社。 新建或改造33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覆盖面达到90%以上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每个投资60万元,总投资1.98亿元。其中:会宁县新建或改造7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靖远县新建或改造3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到2025年达到100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景泰县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依托,在人口大村、经济强村发展70个加盟店;平川区新建或改造5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全区达到90%以上行政村,商品配送率达到50%以上。 2.城镇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在城市层面,积极应对城市改造、消费升级变化,建设城市智慧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零售终端。在靖远县城南大街占地11亩的供销社家属院,投资1.2亿元,建设大型商贸市场和商住综合体,积极应对城市改造、消费升级变化,建设城市智慧农贸市场、社区便利店等零售终端。 在市县层面发展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等商业业态。有效盘活市县供销合作社资产,通过加盟、合作等方式,布局百货商场、大型超市等业态。在靖远县布局建设五合镇百货商场、北滩镇超市、靖安乡超市、刘川镇超市、东湾镇超市、大芦镇超市、北湾镇百货商场、三滩乡百货商场、东升镇商贸市场等9个超市商场,总投资5000万元。区域仓储物流配送中心。结合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到2025年,在重要物流节点地区新建或改造45个规模以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总投资1.28亿元。其中:会宁县在城区新建或改造5个规模以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新建或改造28个社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靖远县在五合镇、北滩镇、乌兰镇、大芦乡、刘川镇等5个乡镇,新建或改造5个规模以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投资5000万元;平川区新建或改造2个规模以上仓储物流配送中心。 (四)再生资源环保利用网络建设规划 1. 基层回收网点。结合各地城乡社区建设、环境治理和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网点建设,有重点有步骤地展开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建设。到2025年,新建和改造回收站点88个。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会宁县新建和改造乡镇回收站点28个;靖远县新建和改造回收站点50个;景泰县在乡镇建设回收回收点10个。 2.集散市场(分拣中心)。发展专业化的废旧商品集散市场或分拣中心,提高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打造对接产业上下游的服务平台。到2025年,建设集散市场和分拣中心12个。总投资4100万元。其中:会宁县建设集散市场和分拣中心8个;靖远县新建2个分拣中心和1个农膜加工中心;平川区建设集散市场和分练中心1个。 3.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在有条件的重点经济区域内,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园区,引导供销合作社及社会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进入园区或基地,集聚发展。到2025年,布局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区3个,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会宁县1个,会宁依托会宁共和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会宁弘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和会宁县源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等3个企业,引导供销合作社及社会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进入园区。靖远县2个,靖远依托甘肃东方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靖远隆元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分别在大芦乡和靖安乡,各建设1个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产业园区。 (五)冷链物流高效配送网络建设规划 1.产地预冷设施。在全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规模适度的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加强先进冷链设备应用,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全市到2025年,布局建设41个产地预冷分拣中心。总投资2.3亿元。其中:会宁县布局建设28个;靖远县布局建设5个;景泰县布局建设5个;平川区建设3家大型产地预冷设施和区域冷链物流中心。 2.区域冷链物流中心。在重要物流节点和大中型城市改造升级或适度新建冷链物流中心,开展农产品低温加工处理和冷链配送业务,畅通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全市到2025年,布局建设11个区域冷链物流中心。总投资1.5亿元。其中:会宁县布局建设2个;靖远县在重要物流节点东升镇新建1个冷链物流中心,在北滩、大芦、北湾布局建设等5个区域冷链物流中心;景泰县在草窝滩镇改造升级1个、在五佛乡新建1个冷链物流中心;市直企业甘肃中进邦农农贸有限公司建设冷链物流中心1个,项目占地82.2亩,建筑面积27417.6平方米,计划投资10829万元。项目主要建设综合交易楼1座,保鲜库4座,低温库2座。该项目主要配套甘肃邦农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畜禽产品进行冷链保鲜,调配供应市场,稳定农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与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兰白城乡便民店进行对接配送,拓展农产品交易途径,完善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改善“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 (六)电子商务发展规划 1.优质农产品交易平台。在现有农特中心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建立从生产基地到质检、初加工、包装、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的全程信息化体系,并结合物联网、5G等新科技手段,完善平台功能,增强客户粘性,做大平台交易规模。全市到2025年布局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站35个,延伸乡镇基层社、村级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培育工作,计划总投资2.2亿元。其中:会宁县在全县28个乡镇供销社都已布局建设电商综合服务站,对乡镇供销电商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软件设施。靖远县依托靖远供销利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白银欣峰商贸有限公司建设2个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以现货批发、竞拍交易、现货仓单、集采交易等交易方式为主,服务于当地中小微农业电商相关企业的综合性特色产业园。景泰县以县供销社电子商务中心为依托,延伸乡镇基层社、村级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培育工作,发展县域服务驱动型、特色品牌营销型等多元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托乡镇供销社加工配送中心或产地集配中心,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销一体化经营。在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和重点环节率先突破。平川区积极衔接平川区上河华尔街电商企业,利用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子商务服务网点,发展农村电商和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到2025年,全区建设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到5家。并组织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入驻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打造农产品交易网络服务体系,切实打通农特产品外运售销“最后一公里”。 2.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以现货批发、竞拍交易、现货仓单、集采交易等交易方式为主,服务于当地中小微农业电商相关企业的综合性特色产业园。到2025年,建成电子商务及农产品快递区项目,占地92.7亩,计划投资15438万元。项目主要建设综合交易楼1座,综合楼1座,农产品快递分拣库房6座。该项目根据白银快递公司多而不集中,最后一公里配送收发不便等因素,联合顺顺风、韵达、圆通、中通、申通、菜鸟、德邦等快递物流公司,充分发挥公司300多家农村连锁经营网点和甘肃省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176家村级网点优势及白银市区100多家小区便民店,共同筹建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收发业务,实现城乡“双向流通、双向开拓”的纽带。 3.涉农数据平台。靖远县以阿西娅农业产业博览中心“蓝格子生活家平台”为综合数据支持平台,投资3000万元打造涉农数据平台和靖远现代农业展示窗口。到2025年形成覆盖全县的能力。 (七)金融服务发展规划 1. 开展保险、担保、保理“三保”业务。在安全统筹基础上,开展互助保险、保险代理等服务。以合作发展基金为依托,探索开展融资担保业务。以保理业务为重点,着力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各县区供销社社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保险、担保、保理“三保”业务。其中,会宁县开展管理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积极合作,管理284个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使用权原归属村集体。景泰县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支持融资担保公司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商户提供担保增信服务,联通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系统与银行结算系统,支持各保险公司为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农民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保险服务。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农业保险金融创新的政策支持,开发推广符合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保险金融产品。 2. 发展消费信贷,利用互联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与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 在农资、日用品、农产品流通领域拓展和开发消费信贷模式。在全网范围内,开展以社员、会员制为基础的消费积分业务,增强消费粘性,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城乡居民的能力。其中,靖远县在全县18个乡镇,176个行政村建立村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投资8800万元,与供销合作社流通网络深度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在农资、日用品、农产品流通领域拓展和开发消费信贷模式。在全网范围内,开展以社员、会员制为基础的消费积分业务,增强消费粘性,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城乡居民的能力。景泰县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质量。积极承接代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中小型银行的金融服务,加强与大型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合作,打造金融服务资源下乡进村的综合平台。加快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将金融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效发挥合作金融的粘合助推作用。 3. 承接各类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发挥供销合作社网点优势,推动供销合作社系统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承接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中小型银行的金融服务,加强与各担保、保险机构合作,打造金融服务综合平台。其中,会宁县到2025年,75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提供代理收费、金融、票务、网购等综合性服务。景泰县加强与移动、电信的合作,优化农村网络服务。 四、实施措施 (一)打造重点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新网工程”的重要实施主体,到2025年,全系统要在不同领域,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 各县区社成立县(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县(区)供销系统的资本运营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从事社有资本的经营和管理,开展资本运营,以贯彻党委、政府战略意图,强化为农服务能力为主要目标,集中社有优质资产联合发展,投资引进或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为农服务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供销集团将依托龙头企业主营业务着力打造农业、现代服务业、再生资源、土地托管、金融与资本运营、人才培训基地、公益性7个板块业务。 1.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 ——布局农产品市场网络,全市在农产品主产区布局4家产地市场,在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区布局5家集散地批发市场,在供销合作社业务基础较好的地区布局30家销地农贸市场。总投资2.3亿元。其中:会宁县在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区布局2家集散地批发市场,在乡镇布局28家销地农贸市场。平川区在农产品主产区布局4家产地市场,在农产品重要集散地区布局2家集散地批发市场,在供销合作社业务基础较好的地区布局2家产销地农贸市场。 市直企业甘肃中进邦农农贸公司计划投资11578万元,建设农产品仓储物流区,主要建设综合交易楼1座,配送库房8座,配套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设施,便于集中分拣、交易、物流配送,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物资供应。 ——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市建设42家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5家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9900万元。其中:会宁县建设7家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以小杂粮、中药材、特色饮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景泰县在8个乡镇建设32家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托景泰联谊农贸、玉洁公司、立江商贸和西部农家合作社,发展4家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川区建设3家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1家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进一步提升“供销e家”全国平台的带动引领作用,全市建设2家农产品电商企业和28家供销电商综合服务站。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会宁县建设农产品电商企业1家,供销电商综合服务站28家;景泰县以县供销社电子商务中心为依托,建设农产品电商企业1家。 ——打造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1个以中央厨房核心,业务涵盖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即:景泰县积德商贸有限公司建设1家以中央厨房、家用电器、学生早餐为核心,业务涵盖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企业。 2.农资流通龙头企业。推进系统农资企业从传统农资经销商升级转型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打造1家销售规模超1亿元的区域型农资流通综合服务龙头企业,3家千万元级销售规模农资流通企业。其中:会宁县打造3家销售规模超千万元的区域型农资流通综合服务龙头企业。景泰县打造1家销售规模超1亿元的区域型农资流通综合服务龙头企业。 3.日用消费品龙头企业。优化重组日用消费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大力提升企业对经营网点的辐射带动能力。全市到2025年,发展1家销售规模超亿元,业务跨地区、物流配送能力强、现代化水平高的日用消费品领军企业;发展3家销售规模超千万元,业务覆盖面广、对基层经营网点带动能力强的日用消费品骨干企业。其中:会宁县发展3家销售规模超千万元龙头企业,业务覆盖全县区域。景泰县发展1家销售规模超1亿元龙头企业,业务跨地区、物流配送能力强、现代化水平高,业务覆盖县域、对基层经营网点带动能力强的日用消费品骨干企业。 4.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加快再生资源企业转型升级,打破行政区划和内部层级界限,到2025年,培育形成6家回收网络全、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龙头企业。其中:会宁县发展3家;景泰县在喜泉镇、草窝滩镇、漫水滩乡改扩建3家专业化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企业,辐射全县各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开展销售、加工、回收一条龙服务;平川区强化白银宇茂源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功能,结合城乡社区建设、环境治理,在城区和乡村建设3个再生资源回收站,扩大购销量。 5.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推进先进冷链物流理念和技术应用,到2025年,培育7家技术先进、运作规范、核心竞争力强的专业化、规模化冷链物流企业,提升供销合作社在冷链物流行业的话语权。其中:会宁县、景泰县和平川区各培育2家,市直企业培育1家。市直企业,甘肃中进邦农农贸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829万元,建成占地82.2亩、建设面积27417.6平方米的农业产业物流园冷链物流中心,。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1.搭建五级联动的投融资平台。总社牵头,省市县和基层供销合作社参与,设立供销合作社投资投融资平台。 2.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力度,进一步发挥“新网工程”等各类财政资金的示范作用和杠杆作用。 3.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符合规划要求的重点项目。会宁县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村镇银行,284个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符合规划要求的重点项目。 4.推动系统龙头企业创新股权联结方式。突破地域、层级限制,通过股权投资、兼并、重组、联合合作等方式,打造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实现系统上下贯通和横向联合。 (三)强化重点项目建设 1.建立项目储备库。市社和县级社要分级建立项目储备库,抓好储备库项目的动态管理,做到谋划一批、论证一批、实施一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完善项目决策。市社、县级社建立重点项目决策评估制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盘活各级供销合作社土地、设施等优质资源,重点抓好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农产品产地加工项目、中央厨房项目、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城镇商贸综合体建设项目、电子商务项目、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加快应用现代流通方式 1.提升连锁经营水平。按照“龙头企业+网点建设”的方式,提升日用品、农资等经营企业对基层网点的带动作用,推进重点商品区域集中配送,提高商品统一配送率。 2.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进实体网络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融合,积极适应新的消费趋势变化,加快形成实体店、线上商城、移动端互动的智能化、网络化的经营模式。 (五)完善安全商品供应渠道 1.建设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从产到销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2.加强品牌建设。擦亮供销社“金字招牌”,培育自有品牌,打造驰名商标。 3.调整农资商品结构。适应绿色农业发展新形势,增加高效、环保、新型农资产品供应。 4.研发质优价廉商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研究,开发适合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商品,保障农村商品质量安全。 5.发展商品采购联盟。在农资、日用品等领域,成立采购联盟,开展集中采购,增强系统企业整体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 (六)加强统筹协调 1.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市社负总责,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制定全系统规划。各县级社根据总社规划大纲,制定本地区规划,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市县级社做好规划落实和项目组织上报工作。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训。通过聘任、入股、合作经营方式引入一批具有行业背景、精通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导者;制定培训计划,举办多种形势的培训班,打造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营的行业带头人。 3.完善综合绩效评价。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十四五”对深化综合改革、实现供销复兴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强化“十四五”规划的综合绩效评价,及时跟踪问效,使“十四五”规划助推全系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