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GSD0105/2021-03553 | 生成日期: | 2021-07-05 |
文 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市工信局 | 发布机构: | 白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040号提案的答复 | |
信息来源:市工信局
发布时间:2021-07-05 00:00
浏览次数:
|
|
|
|
余尾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支持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和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帮助传统产业民营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同时我们始终坚持把推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扩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城乡就业的主战场,下大力气落实扶持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切实激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活力,扎实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总量和规模日益扩大、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2020年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共123户,占规上企业总数的75%,完成工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6.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3.5个百分点,完成产值约190亿元,同比增长14.2%。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019年2月市上成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8月成立了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市工信局。我们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先后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将省上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36条措施”、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9条措施”、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实施意见“40条措施”逐项分解落实,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靠实工作责任,跟踪督促落实降低电价和宽带资费、延期还本付息等惠企政策,确保中小微企业应享尽享各项政策红利,支持中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牵头制定《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费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等2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
(二)加大服务力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省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平台自去年7月23日正式上线运行以来,我们依托市县区税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服务等职能部门,采用组织培训、面对面介绍、微信群推送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和推广运用,努力打通涉企优惠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确保各项惠企政策精准滴管到民营企业。目前全市共有6266户企业完成注册登录,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项目申报均通过“不来即享”服务平台上报。建成1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成1家国家级、15家省级和28家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融资、创业创新等8大类服务,着力打造中小企业“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能见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因疫情冲击带来的用工短缺、资金紧张、原材料缺乏、供应链不畅等实际困难,建立了企业联络员制度,实行直通车式服务和“一对一”联系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帮助企业化解难点、疏通堵点,逐项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累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28项。将清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纳入地方绩效考核,采用逐月通报、督办预警、发函提醒、集体谈话等方式予以督促,通过出让土地、变现不动产等方式筹措资金,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累计清偿拖欠账款10.68亿元,其中2020年共清偿3.75亿元,于去年5月底实现无分歧账款清零,提前完成清欠目标任务。
(三)落实扶持政策,企业实力日益壮大。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发展,2018年以来共争取国家和省级产业转型升级资金6235万元,甘肃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专用车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年重铬酸钠及配套清洁生产、容和集团矿用防爆电气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宏达铝型材公司立体式智能化仓库项目、天孚公司双系统智防安全门智能化车间项目等56个项目得到专项资金支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融资支持、稳岗就业、税收优惠、降低成本等政策,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稳定就业、重点项目复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2020年全市普惠性和结构性减免税费3.4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751.94亿元,同比增长9.25%,较上年同期增长6.55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4.31亿元,同比增长10.09%,较上年同期增长1.51个百分点。充分发挥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作用,每季度召开1次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工作会议暨银企对接会,有关金融机构先后为19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914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截止2020年底,全市登记在册中小微企业14121户,从业人员达18.52万人,实现总产值276.67亿元,完成增加值79.54亿元,上缴税金8.2亿元。全市中小企业科技人员占全部企业的23%,科技经费支出占全部企业的17.1%,科技项目数占全部企业的36.6%,专利授权数占全部企业的88.5%,经认定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95%。
(四)实施“三化”改造,发展质量明显提高。认真落实《甘肃省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9—2022年)》,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白银高新区、白银银西园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刘川工业集中区入选省级绿色园区。中天化工、宏达矿业、大象能源、泰山石膏等6户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容和集团、中科宇能、天孚公司等5户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景泰金龙化工建材有限公司加筋高强度纸面石膏板、甘肃鑫隆建材公司和甘肃顺翔建材公司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入选国家绿色产品。甘肃稀土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白银公司铜业公司熔炼车间、白银公司铜业公司硫酸车间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聚银公司、白银集团、稀土公司、昌源化工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积极培育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水平,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7户,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达到6户。进一步加大“小升规”培育力度,近三年全市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2户,全市工业规上企业达到171户,今年争取完成“小升规”15户。
(五)强化科技支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通过落实扶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宣传引导,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先后与省内外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天孚公司联合省机械院、省建材院组建先进智能门窗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智能门窗关键技术开发利用;白银赛诺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江南大学白银赛诺酶制剂生物工程研究所”;郝氏炭纤维与兰州理工大学共建炭纤维材料实验室,与兰州交通大学联合共建复合材料实验室;康视达公司与兰州大学联合开发新型硅水凝胶彩色隐形眼镜,与苏州大学、天津市眼科医院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研发中心。全市累计开发新产品、新技术85件,建成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个工业设计中心,先后争取支持资金1700多万元。同时中天化工2000吨超纯氟化锂、中科宇能低风速超长叶片、大象能源改性锰酸锂、皓天科技医药中间体、华实科技公司医药基地等一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
(六)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据国家工信部等十六部委《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和甘肃省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年度工作方案,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每年制定印发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产业结构。累计淘汰水泥产能111万吨、钢铁产能60万吨、电解铝产能22万吨、铁合金产能3万吨(5台6300KVA矿热炉和1台3600KVA矿热炉)。去年以来,根据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重点加强对烧结砖瓦轮窑落后产能淘汰退出。全市共有砖瓦轮窑117座,已淘汰退出49座,改造升级5座,其他砖瓦轮窑正在组织淘汰退出。通过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制砖行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积极引导企业升级改造,谋划建设旋转窑、隧道窑等符合产业政策项目,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持续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全面落实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置换程序。开展取缔“地条钢”、打击稀土违规生产等专项行动,对违法违规稀土企业采取断水断电措施。
尽管我市传统产业民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一是传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意识不强,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企业对“三化”改造的认识不足,主动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积极性不高,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的困难还很较多;三是一些中小企业缺少规模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大不强,名牌产品少,产业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四是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维持生存状态,受自身实力限制,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五是中小企业担保抵押资质不足,不同程度存在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但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担保方面要求高,流程手续繁杂、时间长,贷款的时效性还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我国已进入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和实施,对传统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努力破解制约难题,更好地服务指导企业健康发展。
(一)加快推进“三化”改造,推动智能绿色发展。一是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组织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制造对标诊断测评,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诊断服务,引导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白银一致长通超微线材有限公司、白银中科宇能股份有限公司、白银鑫昊乳业有限公司、白银久联民爆等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培育支持康视达公司、中集华骏、天孚公司、容和集团、宏达铝型材等企业创建省级智能工厂。二是深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速数字新基建,在高流量价值主城区、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新建改造5G基站。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综合管控平台,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进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实施白银集团铜冶炼生产消耗智能优化管控平台、银光集团军民融合智能工厂集成分析平台、稀土公司信息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等项目。开展两化融合贯标,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每年组织20户以上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组织3-4户企业开展贯标试点。三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任务,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扎实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组织长通电缆、中集华骏、泰山石膏、昌元化工、金源面业、陇中药业、浩天医药等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引导中海建材、丰宝农化、康宝建材、天晟墙材等企业创建绿色产品,组织平川经济开发区打造绿色园区,培育稀土公司、银光集团等企业打造绿色供应产业链示范企业,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四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和新产品开发,争取培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新产品20个,创立2个行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天孚公司和聚银公司做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支持培育企业发展。一是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培育认定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积极争取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补资金支持。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发挥好市政府设立的3000万元市小微企业互助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基金作用,提高基金运营水平,放大贷款倍数和覆盖面,支持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切实抓好《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建立健全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长效机制,严防新增拖欠。全力开展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服务系统推广应用,提升惠企政策知晓度,切实做到涉企政策精准推送、不来即享、应享尽享。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企业扶持政策。一是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紧盯国家和省上政策投向,对符合政策投向的项目及时进行上报,积极争取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加大转型升级步伐。二是积极落实奖补资金。积极争取落实《白银市推动“产业兴市、工业强市”的若干措施》,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数字化车间、节水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以及对当年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四)加快产业基地建设,提振工业经济发展。以培育实施“四基地”重点项目为突破点,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循环化工产业方面,加快光气化、新型煤化工、无机盐化工产业延链补链,抓好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东方钛业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银光集团光气化绿色产业链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方面,以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为重点,推动甘肃特鑫含氟医药、甘肃应龙农药原药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华实全球新药生产服务基地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特色新材料方面,围绕前沿领域和产业基础,推进白银集团白银炉技术创新升级和绿色选矿药剂项目、宏达铝合金新材料产业园、郝氏碳纤维产业园二期、稀土公司萃取生产线升级改造、瑞康众源铁基新材料、中山管业微纳米涂层材料应用等项目建设。煤炭储运交易转化方面,紧盯清洁转化、煤化工一体化发展,加快德源盛达原煤储煤场及洗煤生产线、靖远煤电王家山煤矿新建选煤厂、白岩子矿井及选煤厂等项目建设,推动江秀源环保洁净型煤、鸿发源原煤储煤新型环保洗选厂等项目投产达效。
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并恳请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 系 人:王英忠
联系电话:0943-82386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