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00139117949/2024-00026 | 生成日期: | 2023-12-14 |
文 号: | 关键字: | 黄河,生态,保护,发展,项目 | |
所属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48号提案的答复 | |
信息来源: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3-12-14 08:56
浏览次数:
|
|
|
|
农工民主党白银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白银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黄河战略实施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及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陇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要承载区四大战略定位,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推进,抓紧、抓实、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健全工作机制,谋划部署高位高效。始终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精神和政策要义,及时研究部署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对照省上专责组工作机制,组建市水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5个专责组,召开市领导小组会议3次、专责组工作推进会议12次,制定印发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方案及专责组工作规则。根据我市城市定位、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对标对表国家规划纲要和省上规划,聚焦“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求,高标准编制《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一廊两团三片区”空间布局和“一核三带多极”发展动力格局。 二、紧扣顶层设计,规划体系健全完善。制定印发《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及实施方案重点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三个清单”。各县(区)编制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各专责组编制印发《祖厉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黄河上游白银段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规划》《黄河上游白银段文化旅游专项规划》《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白银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暨战略性农业产业培育规划》《黄河上游白银段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白银市黄河流域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等8个专项配套规划方案,以市级规划为统领、县区方案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5+N”规划体系构建完成。 三、聚焦政策导向,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围绕国家“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83项重大项目工程清单、省级“十四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05项重大项目工程清单,凝练储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提升、陇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环境系统治理、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及水安全保障、特色优势产业培育、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6大类重点项目513个,总投资1439亿元,已全部纳入省级投资项目监管平台项目库。祖厉河列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18个试点流域名单,实施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复,计划实施项目63个、总投资95.66亿元。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争取到中央财政黄河奖补、中央预算内黄河专项项目24个、资金9.46亿元,黄河干流白银段、金沟河白银城区段、祖厉河会宁城区段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推进实施。 四、突出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显著。《白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国家审核启用。我市辖区全部纳入省级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重点修复区域。严格落实白银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持续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修改完善《黄河流域白银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白银市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加快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陇中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等工程,“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国土绿化体系逐步构建。2019年以来,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36万亩。其中平川区探索“储备林+N”的建设模式,新建国家储备林9.2万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投入资金11648万元,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9个,修复土地1.22万亩。投入资金9270万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12个,惠及受威胁群众12689人。扎实推进生态及地灾搬迁,2022年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823户2995人。 五、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印发实施《白银市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利用条例》《白银市爱国卫生条例》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标准制度和规范性文件,推动形成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印发《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白银市生态建设行动方案》,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印发《白银市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制定《白银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封堵取缔57个,纳管合并14个,综合整治249个。2019年以来,黄河白银段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稳定保持Ⅱ类标准,祖厉河考核断面综合评价达到Ⅴ类水体。市区PM10、PM2.5等6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稳定在322天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严格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完成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项目5个,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国家黄河流域警示片反馈问题,科学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及整改时限,全力推进问题整改。截至6月底,警示片反馈的5个问题(2021年1个,2022年4个),已完成整改1个,待省级主管部门按程序验收销号,其余4个正按整改方案有序推进。 六、加强节水治水,水资源管理配置持续优化。制定《白银市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关于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等,设立河湖长1257名,河湖长累计巡查河道11万人次、15万余公里。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与兰州市签订《兰州-白银黄河干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加强跨界河流管理保护,有效防范化解水生态环境风险。印发《白银市市级河流祖厉河(含关川河)健康评估报告》,稳步推进江河湖泊水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加快重点河段、敏感水域在线监控建设,全面完成135条河流划界任务(规模以上7条、规模以下128条)。立足防大汛、抗大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堤防建设、河道整治等项目,黄河干流白银段防洪治理一期项目顺利完成,累计治理黄河干流白银段河道86.1公里、河段117.27公里。以祖厉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实施了一批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新建淤地坝项目,治理水土流失近0.8万平方公里,祖厉河干流年输沙量减少215 万吨。加快推进水资源超载治理,成立白银市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治理领导小组,编制《白银市黄河地表水资源超载治理方案》并获得省政府批复,在坚持“四水四定”的基础上,运用制度机制、市场机制促进和保障全市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9年下降13.07%,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9万亩。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投入使用,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七、突出绿色发展,生态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印发《白银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等专项规划,高效引领产业绿色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08.6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177.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9%。大力实施传统产业“三化改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顺利通过验收,成功申报全国第一批、全省两个产业集群之一的白银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建成投运45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投资75.54亿元。编制《白银市工业领域及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加大对有色、化工、能源、建材等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点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2022年规上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2%。制定《链长制三年行动计划暨工作推进手册》,加快推进中核钛白硫磷铁钛锂绿色循环产业、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陇电入鲁”新能源配套、白银公司深部铜矿光伏生态治理、黄河峡谷引流式抽水储能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市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6.52%,“风光水火”互补的复合型能源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八、推进文旅融合,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步伐加快。2019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省级文物保护项目和数字化保护项目,共申报文物保护项目50个,到位资金达2.05亿元,沿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果喜人。立法颁布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文物保护法规《永泰城址保护条例》,黄河文化保护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开展甘肃省非遗大数据平台(白银市)非遗数据录入和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银段)项目调查工作,对会宁剪纸、白银曲子戏、黄河战鼓等国省级非遗实施抢救性、预防性保护。提升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完成了全市石窟寺、黄河岩画、革命文物等黄河文化资源专项调查,挖掘索桥古渡、鹯阴古渡、黄河石窟、长城遗址等历史遗存文化内涵,索桥堡保护规划编制和文物展示保护项目获国家批准实施。做大做强沿黄沿线旅游生态带和经济带,红军长征胜利景园、黄河湿地公园、大坪凤园花海被评为4A级景区,长征、长城、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旅、红旅、体旅、工旅多业态实现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战略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谋划部署,全面推动“1+N+X”政策规划体系落地落实,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感谢你们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注与支持,也请你们继续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监督指导,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 系 人:李世文 武宇涛 联系电话:0943-82359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