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白银中院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新闻发布会,宣传推介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成效。白银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孙继明,党组成员、副院长吴学良,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营商办专职副主任郑重山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审管办主任翟丽莎主持发布会。
孙继明介绍,2022年,白银中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及上级法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的理念,持续助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作落实。始终把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法院重点工作和“一把手”工程,设立“一办四组”夯实营商环境工作基础。对照整改方案,细化5项26条具体工作措施,召开推进会2次,专题会3次,班子成员带队对各基层法院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工作抓实抓细。二是畅通立案渠道,提供优质诉讼服务。推行线下“一站服务”,开通中小企业“立案绿色通道”,设立涉企案件“立案专员”,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制定立案登记、繁简分流、调解速裁等32项服务标准和清单,让当事人诉讼更便捷。线上“一网通办”,实现立案、导诉、查询、送达、庭审等业务有机融合,满足群众多元诉讼需求。三是发挥制度功能,妥善审理破产案件。成立破产案件合议庭,破产审理速度加快,开展破产案件专项评查,被省法院通报表扬。推进府院联动机制建设,规范破产管理人工作机制。召开全市破产管理人座谈会,邀请6家律师事务所和1家会计师事务所代表人员参会,提升破产管理人工作履职能力。四是加快执行进程,保障企业胜诉权益。推行“分段执行”工作法,优化团队分工和职权划分,完善网络查控财产范围。一年来,查询案件13000余件,查询被执行人3.2万次,提起查询数8万余次,查到财产线索4.6万余条,查询到被执行人存款共计2.5亿元。五是保护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86件,审结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5件,中国黄金珠宝公司案入选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与白银电视台联合制作《现在开庭》《法官面对面》法治栏目,全年发布各类典型案例、动态信息280余条。六是推进诉源治理,健全多元解纷机制。在高新技术产业园、银西产业园设立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基地、中小微企业法律权益保护基地,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法院+工会”“法院+金融”诉前调解室,会宁法院成立金融法庭和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其他县区法院分别设立法官工作站或法官联系点,坚持关口前移、下沉力量,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七是延伸司法职能,帮助解决企业困难。与市工商建联立沟通协调机制,开展“法惠民企”专项行动,建立“送法进企”法律宣传、“民企诉讼”绿色通道,召开企业家座谈会2次,院领导带队走访企业80余次,提出风险防控和法律建议1100余条,为民营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提供法治化营商环境。
吴学良介绍,白银法院聚焦重点任务、积极担当作为,审判执行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本次发布的6件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是从全市法院审执结的案件中评选出的,涵盖破产清算、民商事、知识产权、刑事和执行等案件类型,在挽救濒危企业、发挥府院联动作用、保护中小投资者、保护知名商标、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发挥调解作用,善意文明执行,切实保护中小微企业发展,依法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基本案情与典型意义的阐释,旨在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引导全市法院进一步提升涉企案件办理水平,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发布会上还就“白银中院优化营商环境示范基地如何发挥作用”“白银中院推进破产审判工作的设想”“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法院执行部门如何发挥作用”等媒体记者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新甘肃、甘肃法制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的提问,并逐一作了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