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实干答卷 】平川区:金秋硕果盈枝 多元产业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11-14 16:12

来源:平川融媒

浏览次数:

“十四五”规划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平川区紧扣“十四五”农业发展部署,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效能为核心,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进平川区水泉镇,从连片玉米地的机械轰鸣到苹果园里的丰收笑语,从跨村联营的合作模式到特色产业的多元布局,一幅“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金秋时节,水泉镇广袤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牙沟水村连片种植的玉米地,到杨岭村果香四溢的苹果园,再到遍布全镇的特色经济林,水泉镇正以其多元化、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勾勒出一幅“一业引领、多业并举”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牙沟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尚伦丽介绍,今年是牙沟水村和枣园村跨村联营合作的第四年,不仅整合了资源,扩大了种植规模,更通过套种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产出。


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尚伦丽:“今年我们村种玉米制种和大苞谷套种700亩,其中大豆、玉米套种100亩,玉米制种是20亩,剩余的全是大苞谷,每亩产量基本上是2000斤,产量还可以。已经卖了15吨了。”


劳务合作促增收,集体经济添活力。产业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牙沟水村合作社创新思路,建立了劳务服务群,精准对接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劳动力,为她们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副书记尚伦丽:“看我们这是劳务群,17个人,干的都比较优秀,都比较好的。到合作社务工,每天收入120-150元不等,大多数年底收入7000-8000元,合作社每年有20-30万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


在水泉镇杨岭村的苹果园里,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采摘、分拣、拉运,装车……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种植户常红霞家的10亩苹果已采摘约80%。她家苹果凭借专业的果树修剪、优良的果型、亮丽的色泽和较高的糖度,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平川区水泉镇杨岭村苹果种植户常红霞:“果商我都联系好了,就是还没有装车。我到网上卖了这几年了,都反馈好的呢,今年的苹果少但是价格好。”


水泉镇的产业兴旺,源于镇党委、政府对本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精准把握和对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力。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水泉镇重点培育了玉米制种、文冠果、酥枣等特色产业,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平川区水泉镇副镇长李洋:“水泉镇目前苹果种植稳定在1500亩左右,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9万亩。我们依托科学管护,实现品质与产量双提升,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同时,我们重点培育玉米制种、文冠果、大枣等特色产业,通过品种优化、技术赋能,让各类产业互补发展,构建起‘一业引领、多业并举’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从玉米地的高产到苹果园的热销,从劳务增收到特色产业培育,水泉镇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的亮眼答卷。这份丰收的成果,不仅夯实了平川区粮食安全底线,更印证了其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成果,为“十五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平川融媒记者:张立超 马得梅 郭秉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