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会宁电视台 2023-08-16 10:14 发表于甘肃
会宁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会
宁
逐绿前行起欢歌
蓝天白云飘逸,田野遍地翠绿,乡村美景如画,城镇干净整洁……
初秋时节,行进在希望蓬勃的会师大地。放眼望去,俯瞰被绿意装点的会师大地,犹如一条绿色萦绕的丝带,轻轻地系在陇中腹地、流动在山河之间。
近年来,会宁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以绿为笔
植就满目青翠
绿了荒山,白了头,春染今会州;
翠满旱塬,叠千秀,诗意满人间。
全民播绿的春风拂过会师大地,无论是乡镇公路边还是居民房前屋后,每当春天来临,处处可见干部群众挥锨扬镐、培土植绿的场景,在和煦的春风中,一棵棵树苗在大伙儿的精心栽种下挺直了腰身,抖动着绿色的希望。
“大家热情高涨,你一锹、我一铲,都想用自己的力量,为我们美丽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土高山乡程家塬村村民苏尚笃干得格外起劲。他说,我们每年都会植树造绿,为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会宁县结合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目标,围绕“绿起来”的整治目标,按照“南部雨养林业、中部反坡积雨、北部灌溉上水”思路,在县域南中北三区布局建设100万亩国家碳汇储备林,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与小流域治理、河道综合治理、乡村建设、城镇建设、生态公园、绿色通道、人居环境、生态修复共融共建。
截至2022年底,全县林地面积102.97万亩,草原面积253.2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草原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7.65%、56.7%。这一抹抹动人的“生态绿”,是会师儿女聚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
齐心治污
守护一片蔚蓝
“这些年,会宁县的环境越来越好,空气也越来越好,在县城公园里散步的时候,看到河岸两面山青水绿,鸟鸣花香,心情格外好。”说起家门口生态环境的变化,会宁县城居民韩先生一脸兴奋。
面对“绿色大考”,会宁县坚持建管并重,紧盯“蓝天常驻”目标,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扬尘、机动车、涉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三大战役”,并取得显著成效。
会宁县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祖厉河井沟国控断面达到Ⅳ类水质(剔除本底影响),达到国家考核标准,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优良天数比例超80%。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在郭城驿镇扎子塬村、四房吴镇四房吴村等7个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重点解决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问题,不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映照碧水
涤荡一泓清流
“我家在祖厉河边住了10多年,以前窗户都不敢开,河水的臭味四处弥漫,河边的住户不烦其扰……现在河水治理好了,每天24小时开着窗户,开窗就见绿,开门就看花,环境和空气都太好了,感觉是住在公园里,太幸福哦!”从小生活在祖厉河畔的市民刘琴说。
近年来,会宁县坚持治理与防护并重,注重生态修复,规划实施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总投资39.6亿元。从2012年开始,已累计治理河道27.35公里,正在建设38.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6.2亿元,逐步将祖厉河打造成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幸福河”。
“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拦泥86.31万吨,拦蓄水量221.94万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0.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9.13%,水土保持率达到65.15%以上,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水源涵养效果明显,实现了水土流失强度逐年降低的历史性转变,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美丽新会宁正在逐步建成。
如今:山塬秀岭绿意浓浓,祖厉河畔碧波荡漾,绿地园林美丽舒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已成为这方黄土地上最靓丽的底色……
(文:魏永刚 图:王进禄 李伟)
-END-
编辑:牛雪宁 刘慧霞
监制:张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