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虽至隆冬,但在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车间厂房内,一条自动化程度达到全国顶尖水平的1.1万吨/年萃取分离生产线上,正热火朝天上演着高质、量产的“速度与激情”。
“生产线采用国内最为成熟的联动萃取工艺,设计年产稀土化合物1.1万吨,为企业打造‘智能工厂’‘黑灯工厂’打下坚实基础。”甘肃稀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培勋介绍说。
刘培勋表示,甘肃稀土公司坚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强稀土产业协同创新,提高附加值,提升稀土产业发展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力营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衔接贯通的发展环境,推动稀土产业向“绿”转变,向“高”攀升。
“我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萃取废水除油项目、无水氯化铈制备工艺研究与应用项目、稀土冶炼镁资源综合利用工艺优化研究等重点合作项目试验进度,切实解决公司生产方面的技术难题。”刘培勋告诉记者,公司将联合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积极组建甘肃省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高端稀土新材料创新联合体,突破高端稀土材料和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在稀土永磁材料、贮氢材料、稀土抛光粉、稀土金属及合金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公司科技创新水平。
“让科技创新流行起来,让科技创新的红利释放出来,其精髓就是绕开以往‘大资金、高风险’的投资陷阱,真正将科技创新作为要素,以较低的投入,发动企业高速起飞的引擎。”据刘培勋介绍,2018年5月,公司重组进入北方稀土后,原料供应充足,分离生产线通过技术升级产能不断提升,但稀土金属及合金产能出现了上下游产能不匹配等问题。2022年,为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公司实施1.1万吨/年萃取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和1.2万吨/年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生产线一期工程项目。
据了解,高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生产线用的是国内目前稀土生产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与现有工艺相比,该工艺采用10kA节能型电解炉,有效降低了电耗和人工成本。项目万元产值能耗值0.5tce/万元,低于项目全市万元产值能耗值1.16tce/万元,也低于全省万元产值能耗值0.899tce/万元。项目的实施将加快甘肃稀土公司产业和产品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刘培勋介绍,目前,企业已拥有院士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稀土发光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可生产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的产品,成为中国稀土行业产品品种多、产业链条长的骨干优势企业。
“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集约高效、产业共生耦合的稀土产业发展体系,对标各个领域标杆企业提质增效,依靠改革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刘培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