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剑守正义 普法暖人心 ——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白银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

发布时间:2022-06-01 10:23

来源:市检察院

浏览次数:

近年来,白银市人民检察院将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作为服务发展大局、强化法律监督、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取得较好成效,全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先后有8个集体、18名个人受到高检院、全国妇联、团中央、省检察院等上级表彰。先后打造了“立言说法”“绿立方”等未成年人普法品牌,立项建设了600平米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白银区检察院荣获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景泰县检察院荣获“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表现突出单位,办理的2起案件被评为“全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3名未检干警荣获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法治副校长”,平川区检察院《我不想上学》荣获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优秀微电影,白银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经验在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会上交流推广。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 努力构建“大普法”格局

白银市检察院一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2013年2月成立有独立编制的未成年人检察处,2019年4月更名为第七检察部,专门负责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司法保护、普法教育等工作,现有工作人员3名。机构成立以来,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将青少年普法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应尽职责,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检察工作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高位推进。一是高位推动,实施规划引领。坚持检察长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抓、各部门协作配合、全体干警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分管院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第七检察部,配备联络员,专门负责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在机关各部门确定了法治宣传员,负责普法宣传任务的具体落实。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定期考核督导。建立健全“四有四落实”保障机制,做到未成年人普法工作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内有创新、年度有总结,实现普法任务有机构落实、有制度落实、有经费落实、有任务落实,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建立考核评价引领机制,将普法宣传、释法说理、法治进校园等工作纳入基层院业务建设考核和员额检察官业绩考核内容,努力让普法“软指标”成为考核“硬任务”。三是坚持领导带头,积极示范引领。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普法,两级院6名检察长全部受聘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院领导带头开展法治宣讲、普法宣传活动,形成以上率下的生动普法局面,为确保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引领。

周密安排部署 狠抓工作落实

紧紧围绕普法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优势,努力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的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一是推动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活动。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法治副校长”聘任及授课等活动,将“法治副校长”制度和“法治进校园”活动相结合,两级检察院55名检察官受聘为法治副校长。二是扎实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016年以来,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组建了由32名宣讲员组成的“法治进校园宣讲团”,精心培训后深入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活动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通过普法讲座、互动式巡讲、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形式送法进校园。在369所学校开展法治教育463场次,受教育学生达18.61万余人次,发放宣传册及法律书籍资料6000余册。三是打造青少年普法基地。立项建设了600平米的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基地,从未检工作骨干中选拔懂心理、善沟通、形象好、有爱心的检察人员担任宣讲员。与银光中学等5所学校协作配合,建立了“检校共建”示范基地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选派11名检察干警担任法治辅导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治课堂、模拟法庭、预防违法犯罪等活动,切实提升在校学生法治素养,有力净化校园法治环境,合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并将法治巡讲活动由学校向社区、幼儿园及家庭延伸,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法治意识,提高预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创新方式方法 突出普法成效
坚持建平台与拓载体相结合,不断创新普法模式,青少年普法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是丰富普法教育形式。在开展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时,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引入校园时尚语言和流行元素以案释法,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述法律问题。通过采用激励式互动式巡讲、组织表演情景短剧、播放微电影和动画片、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广大学生愿听、爱听,积极参与其中,增强法治教育效果。先后组织开展模拟法庭21场次,法治情景剧表演4场次,法律知识竞赛8场,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好评。立足全新传播渠道,开通法律咨询微信公众号,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二是创新开展课堂教育模式。挖掘“检察名人”价值,成立“立言说法”工作室,依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获得者王立言检察官的影响力,打造了“立言说法”普法栏目,联合教育部门,精心组织录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年的法律精品课程,设立了涵盖6部法治微电影、14部精品课程的普法课程库,利用学校思政课开展普法,真正把法治教育纳入课堂、融入教学。三是拓展教育渠道。针对当前短视频传播的流行趋势,在深入校园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受众特点,立足新渠道开展法治教育,拍摄了微电影《迷鹿》,被高检院政治部、检察日报社评为第三届检察微电影优秀奖。平川区院拍摄的《我不想上学》荣获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大赛”优秀微电影。后又相继拍摄了《迷途》、《她的房间》等优秀法治教育影片,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普法形式。

普法与业务融合推进 实现“大治理”工作效果

把青少年普法工作的成效归结到社会治理上、归结到人民满意上、归结到公信塑造上,在办案中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扎实有效的普法工作推动法治建设,打造平安白银,不断提升检察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坚持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与少捕慎诉少监禁并重。扎实推进检察环节普法宣传和社会治理,对侵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加大打击力度,从严从快批捕起诉。积极落实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制度,对涉罪未成年人依法少捕慎诉少监禁,对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86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并落实帮教政策。二是着力构建特色帮教体系。建成观护基地10个、观护点9个,构建以社会实践、公益劳动、集体活动为手段,检察机关、观护基地、社区、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观护帮教体系,41人在观护基地帮教后,有11人被大学录取,无一人重新犯罪,逐步形成具有白银特色的帮教模式。三是落实司法救助配套机制。加强与政法委、司法、民政等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法律援助中心资源,为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困难未成年被害人提供司法救助15人次,救助资金32.55万元,开展心理疏导154人次、心理测评93 人次,在工作中积极推进释法说理和警示教育工作,有效减少社会对立,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