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重要论述,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整治,聚力全面责任、隐患排查、监督管理、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五大体系”建设,聚责党政领导、乡镇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开篇布局谋划“十一个”专项攻势行动,奋力推动应急管理能力水平新提升。
“补旧账”,厚植安全发展基础。坚持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风险隐患整改落实“回头看”,做到以查促改、补齐旧账、限时清零。特别是紧盯2022年省上“四不两直”、省市驻点包抓和交叉检查等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建筑和消防设施达标验收,用力用劲抓好问题整改清零,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针对平时督查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建立台账、挂牌销号、定期复查、检验成效。同时,一体补齐思想态度、制度执行、现场管理、安全监管、隐患排查领域欠账短板,厚植安全发展基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堵违建”,扫除建筑安全隐患。依法整治违法建筑,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在严控新增违建的基础上,逐步消除存量违法建筑,全力扫除违章建筑安全隐患。持续推进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着重排查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自建房屋,突出擅自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占用道路、广场、绿地、高压供电走廊、占压地上管线等违法建筑,全力确保建筑领域安全。
“大培训”,提高履职能力素质。制定出台年度培训计划,实现“一竿子插到底”式全员培训,有效解决基层干部、群众长期得不到专业培训的问题。着重加强领导干部培训教育,县乡镇党委、政府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内容纳入年度领导干部培训课程,开展领导干部专题培训。以专业化为保障,以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理论体系、法律法规、执法标准化流程、风险规避以及案卷编制评查等为重点,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建立执法培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整体素质。
“强整治”,堵塞安全风险漏洞。结合春节前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消防、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农机、水利、教育、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和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时限,有效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做到以查促改,切实推动全行业、全领域、各环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好转。
“严执法”,筑牢安全发展屏障。以安全生产法和《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宣贯为契机,突出重点执法内容,依法依规严厉查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把行政处罚作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的有力手段,充分发挥监管执法工作的“拳头”和“尖刀”作用,敢于动真碰硬。有效解决队伍战斗力不强、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问题,紧扣新安法和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开展执法检查,严字当头,该罚必罚,坚持执法检查与宣贯服务贯穿全过程,推动实行“执法+专家”执法模式。强化问责问效、跟踪督办和结果导向,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倒逼风险清零和任务措施落实。
“建机制”,常态落实安全措施。紧盯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重点部位,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筑牢清晰严密的责任体系,明确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职责清单等,制定出台《会宁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县政府领导2023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清单》。健全协同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分级指挥与专业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机制,完善部门间、军地间协调联动机制,做到统一权威高效指挥。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相关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制度修订工作。推进制度化源头管控,科学划定灾害设防标准,进一步健全重大工程和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制度、部门联审联查机制,严防产业转移安全风险。强化极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有效提升安全风险预警精准性、时效性,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练队伍”,确保能上能战能胜。进一步摸清各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掌握物资装备,明确联络员,建立花名册,确定联系方式,明确集结地点和工作任务。实现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乡镇级、村级(社区)全覆盖,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领域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建立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健全完善救援队伍体系建设。针对应急救援队伍的指挥员、骨干力量开展全覆盖业务技能培训和队伍实战拉练,切实提高实际应对处置和抢险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平时管理、值班值守、应急响应、协同救援等机制,实现队伍与队伍间信息共享、救援协同、物资互补,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器材装备,进一步提高救援能力和实效。
“大演练”,提升应急防处水平。紧盯薄弱环节、关键部位和事故灾害多发易发区域,严格按照乡镇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乡镇级综合演练,行政村(社区)每年逐村逐社区开展应急演练,村组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灾害预防培训的要求,有效推动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升先期处置、群众避险自救、人员撤离等能力。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推演等方式,统筹谋划实施通信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山洪地质灾害、大型活动、火灾、道路交通、燃气爆炸、地震、校园安全、网络舆情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督促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度,紧密围绕各类突发事件中避险逃生、人员撤离、先期自救互救等关键环节,及时开展班组、车间应急演练。
“修预案”,健全完善预案体系。全面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回头看”,进一步细化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做好与上行预案、同级预案的有效衔接和协同配合,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督促修订完善乡镇和行业部门专项应急预案,特别是督促指导行政村(社区)修订完善村(社区)防汛、火灾、地震等应急预案,明确“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如何管理”等关键环节和气象红色预警情况下“三撤”“四停”等强制措施,确定转移人员、转移路线和安置区,确保应急预案管用实用能用。通过编制修订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配资源”,夯实物资保障基础。紧盯森林草原防灭火、防汛抗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侦检救生及破拆、生活和救灾等关键领域物资器材保障,落实实物储备、协议储备、社会储备以及军民融合储备等储备措施,持续构建全领域、全地域应急物资保障网络体系,切实增强应急处置综合能力水平。同时,加快推进370M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建设项目,合理配备各类通信终端设备,实现主城区370M网络覆盖和省-市-县-现场各级指挥机构语音贯通,有效提升“三断”等极端条件下应急指挥通信调度保障能力,为应急抢险及指挥调度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
“追问责”,倒逼责任措施落地。结合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加大普法力度,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提高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的法治素养。综合运用通报、约谈、警示、曝光等措施,从严督促乡镇、部门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将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的考核巡查内容,对工作开展不认真、不负责造成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严肃问责追责。同时,持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检查,紧盯企业整改,严格闭环管理,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安全发展,念兹在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目标任务和县委县政府“十一个”专项攻势行动部署要求,通力协作、高效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推动各项安全防灾措施落实、各项攻势任务落地,实现以应急管理新格局奋力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高度,以安全稳定大环境全力护航“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建设新成效,以一域平安为全局稳定做出会宁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