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市县为民办实事要求,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加快构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把这项惠民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会宁县自然灾害保险项目自2020年实施以来,自然灾害保险项目充分发挥了“小保险、大民生”的优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然灾害救助能力、救助力量和水平。
(一)实施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是实现为民办好实事的新途径。市县政府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将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列为每年市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积极筹措资金投保参保,这是一项政府投保、群众免费受益的保险产品,是由政府买单、居民享受的一项惠民政策。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拓展了政府为民办实事渠道,加大了为民办实事力度。同时该项目也是政府提升自然灾害救助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实事。
(二)实施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是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的新保障。实施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让现代保险技术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当中,可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的民生保障,防范和化解自然灾害对生产生活带来的风险,大大减轻受灾群众特别是受灾贫困户的经济负担,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受灾群众因灾返贫问题出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县实现全面小康,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增添了一道新的保险屏障。
(三)实施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是拓宽自然灾害救助的新渠道。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将商业保险引入自然灾害救助领域,转变了传统的单一政府救灾救助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我县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救助体系,拓宽了自然灾害救助渠道,健全完善了自然灾害救助模式,创建了政府救助、保险保障、社会救济、自救互救“四位一体”的全新灾害救助新机制,形成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共同参与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新体系,提升了灾害救助质量和水平,促进了经济健康运行、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四)实施自然灾害保险救助项目是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的新手段。由于会宁县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防灾减灾救灾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如何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之前,会宁县主要通过“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中,摆放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及观摩演练等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自救互救基本常识和技能,提升全县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风险防范应对能力,手段比较单一。该项目的实施,是群众学习防灾减灾及风险防范知识的新手段,使群众在参与项目过程中,提升了防灾减灾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为救灾工作赢得了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