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帮扶】再突破,会宁县人民医院完成首例心房扑动心脏射频消融术

发布时间:2023-03-01 17:13

来源:会宁电视台

浏览次数:

2月14日,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专家杨波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会宁县人民医院迎来了心律失常介入领域的“心”突破,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了首例心房扑动心脏射频消融术。此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为该技术常态化应用于会宁县人民医院各类复杂性心律失常诊治提供了有力支持,标志着医院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将为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带来福音。

案例分享一:57岁的张某,近2年来反复感觉胸闷、气短,有时几分钟就缓解了,有时会持续几小时,痛苦不堪,多次住院治疗。2月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伴心悸、双下肢水肿、夜间端坐呼吸,自己服用了好多药物仍然不缓解,遂就诊于会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入院时的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快速型心房扑动,心脏超声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心肺五项提示NT-proBNP1265pg/ml,病程中患者反复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经过改善心功能、降肺动脉压、控制心室率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双下肢水肿消退,夜间端坐呼吸消失,可平卧位休息。为从根本上解决张阿姨的病痛,心血管内科医师和兰大一院专家杨波主任认真分析病史和心电图等结果,认为张阿姨有微创心脏射频消融指征,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同意,决定在会宁县人民医院做射频消融治疗。

术中发现张阿姨的心房扑动为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典型房扑,手术团队通过细致的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可视的立体心脏模型后,对有效靶点进行了精准消融,恢复了心脏的正常节律。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此次手术采用目前最先进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三维解剖标测系统,定位精准,操作灵活,缩短射线照射时间,能有效保护患者、减轻损伤,不需要使用全身麻醉,术中张阿姨一直很清醒。

案例分享二:58岁的王某,近2月来反复发作胸闷、气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差,就诊于会宁县人民医院,入院时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

术中发现王某的异位起搏点为左室流出道、左冠窦瓣下,手术团队通过细致的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可视的立体心脏模型后,对有效靶点进行了精准消融,恢复了心脏的正常节律。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

据统计,全县每年该类患者有数百例,限于技术条件,患者只能转往兰州、省级医院治疗。为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近年来会宁县人民医院投入先进设备,购置了DSA、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等,同时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打造心脏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团队,此次借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组团式”帮扶政策,心血管专家杨波副主任医师常驻会宁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坐诊、技术指导、开展手术治疗,为群众“大病不出县”打下了坚实的医疗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