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方进入公园景区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发布时间:2022-12-09 11:06

来源:市文广旅局

浏览次数:

连日来,多地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优化室外旅游景点、酒店等场所的疫情防控措施。小编将目前关注到的相关信息分类如下——
公园、景区、酒店等

上海: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优化调整措施自12月5日零时起实施。后续,上海市将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形势,持续优化调整相关防控措施。

深圳:为便利市民群众出行休闲,即日起进入室外旅游景点的防控措施优化调整为: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乌鲁木齐:从12月4日开始,恢复已经具备开放条件的大巴扎步行街和全市各滑雪场经营活动,从12月5日开始,全面恢复宾馆、酒店、民宿、餐厅、饭店、景区景点。餐厅、饭店、酒店暂不安排堂食,适时有序、分期分批开放。

绍兴:被赋黄码人员,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当天在浙核酸采样证明,可办理酒店入住,去餐馆购买外带食物,允许在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乘坐区域内公共交通工具。

南宁:从12月3日起,对入住南宁市宾馆、酒店、民宿和进入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人员查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余公共场所也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广州番禺区:对入住宾馆酒店和进入旅游景区人员需查验健康码和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文化娱乐场所

上海青浦区、广东顺德、广州多区:恢复文化娱乐场所/密闭半密闭场所营业。

乌鲁木齐:从12月5日开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休闲娱乐场所实施预约限流措施。

广州番禺区:网吧、夜总会、棋牌室、KTV、酒吧、桑拿洗浴场所等人群聚集密闭公共场所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场所凭绿码进入。

广州天河、海珠区:多家电影院开始营业,部分影院入场只查验健康码绿码。

公共交通

深圳、成都: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交通工具,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天津:12月2日起,轨道交通、公交车取消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乘客配合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测量体温即可乘车。

昆明:12月4日首班车起,乘坐昆明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营运的公共交通工具,运营企业在核验健康信息时,不得拒载无核酸阴性证明的乘客乘车。

北京:12月5日起,公交、地铁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证明的乘客乘车。

上海:12月5日起,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重庆:乘车取消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市民乘坐交通工具只需进行渝康码查验,但进入公共场所需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宜宾:乘坐公交、智轨、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不需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客运汽车、客运船舶等跨省流动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核酸检测

重庆:愿检尽检,非必须可以不用做核酸。

珠海:12月4日起,可在社会面便民采样点自费检测(混管2.5元/人,单管13元/人);无新冠肺炎相关症状、非风险岗位、非重点人员以及无需求的市民,提倡不进行核酸检测。

广州、北京、沈阳、福州、呼和浩特、郑州、太原、西宁等地:长期居家的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若无外出需求,可不参加核酸筛查。

成都:每周返校时不再查验师生同住人员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北京:将定期公布核酸检测机构合格名单公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仅限医疗机构类别为医学检验实验室(含医学检验所)的机构,其他类别的医疗机构,如医院、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门诊部、病理诊断中心等不在公布范围。

天津宁河区:从12月4日开始,该区所有医疗机构不再为社会面提供核酸采样服务,请有检测核酸需求的群众到本镇街园区便民采样点采集核酸。

买药、看病

广州:市民到药店购药,包括购买《疫情期间需登记报告药品目录》内的感冒、发热等37类药品,需扫码,出示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员凭健康码绿码通行。

深圳:进入药店须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成都: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接诊的限制,不得因无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而拒诊,严禁以疫情防控为由延误治疗或推诿危急重症患者。

北京:对急危重症患者,医疗机构不得因无核酸结果拒诊或延误救治。

宜宾:进入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需按规定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公共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绿码,测体温、扫场所码即可,不需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公共场所

广州:部分区人群聚集的密闭公共场所凭48小时核酸证明进入,其他场所凭健康码绿码进入。

深圳:进入农贸市场须扫场所码,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乌鲁木齐:12月5日起,全市商贸服务业将全面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包括各类大型商场、超市、商业综合体,大型综合市场及专业性市场。

调整不等于“放开”

目前,多地都在对疫情防控举措进行优化调整,但调整不等于“放开”,许多地方依旧坚持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疫情防控工作未敢放松。

例如,重庆对重点人群仍保持定期核酸检测。广州也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核酸检测策略。深圳要求室外旅游景点经营管理者要负起主体责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加强督导检查。上海市呼吁广大市民继续坚持“三件套”“五还要”,落实好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个人防护措施,主动扫“场所码”,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2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团队发文提出,走出疫情的前景越来越清晰,“但是,目前我们并未完全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我们始终有放心不下的地方。那就是即便病毒毒力再弱,在短期内还会对脆弱人群造成损害”。

相关链接

这些防疫热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

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当前,重症高风险、普通人群怎么做好健康防护?如何看待用药需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作出专业解答。
1. 问: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他们该怎么办?
答:重症高风险人群主要有三类: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对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接种疫苗。
没打疫苗的人对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意识不足,还有人因为自己有基础性疾病,不敢接种;部分老年人担心接种不方便。如果感染新冠病毒,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出台办法,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医务人员应科学判定接种禁忌,比如既往接种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急性感染性疾病处于发热阶段暂缓接种。正在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出现高血压危象的患者、冠心病患者心梗发作、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处于进展期等暂缓接种。积极接种疫苗,也是为自己的健康护航。
2. 问:当前,个人做好健康防护还要注意什么?
答:对于普通人群,要做到勤洗手、外出时戴好口罩、常通风、不聚集。均衡营养,适当休息,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不适,做好健康监测。如果重症高风险人群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疾病加重。
3. 问:冬季是呼吸道病毒高发季节,要不要储备相应药品?
答: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
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万一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包括中药就可以。针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如果使用已获批的治疗新冠肺炎的小分子药物,要遵照医生指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