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司法部党组“五点希望”和省委书记胡昌升、省长任振鹤致信精神,将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与村(居)法律顾问等结合起来,在全省率先探索新入职律师服务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全市青年律师培养和基层司法所工作实现双提升、双突破。
一、高位统筹谋划,构建协同推进格局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局党组将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经认真谋划,广泛征求县区司法局、基层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和青年律师意见,制定《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2+5”工作体系(2年实践周期,参与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5类核心业务)。二是科学布局试点。按照“就近就便择优+服务重点项目”和“需求导向、示范引领”原则,选取业务量大、专业力量紧缺的5个司法所先行试点。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司法局统筹、律师协会抓、司法所承接”的三级联动机制和律师事务所、司法所双向选择机制,组织8家律所与司法所签订培养协议,首批选派10名青年律师驻所锻炼,实现“所所联动”精准对接。
二、创新培养机制,打造全链条培育体系
一是建立导师帮带制度。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为每名实践律师配备司法所业务骨干和律所资深律师双导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建立“每日工作纪实+周例会研讨+月成果展示”跟踪机制,累计开展业务指导120余次。二是实施项目化实战练兵。聚焦基层法治需求,依托“重大项目服务”“法治宣讲攻坚”等实践项目强化培训。如白银长征律师事务所2名实践锻炼律师驻点平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立“工地法律诊所”,累计化解纠纷5起,开展专项普法8场次,服务农民工3000余人次。三是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制定《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考核评价办法》,推行“基础考核+亮点加分”考评机制,设置履职情况、典型案例培育等6类12项指标。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选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深化所所联动,释放协同发展效能
一是打造基层法治服务共同体。实践律师深度参与司法所核心业务,累计开展社区矫正法治教育42场,提供法律咨询1501人次,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2件。白银区纺织路司法所实践律师创新“以案释法”教学模式,为社区矫正对象敲响了安全警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二是培育基层普法生力军。实践律师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开发《民法典100问》《校园欺凌法律应对》等系列课程,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巡讲”方式开展普法宣传89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其中“白银司法”“靖远司法”抖音号法治直播观看量突破10万+。三是搭建人才成长新平台。建立“双向交流”机制,搭建司法所干部到律所跟班学习平台,共同探讨基层行政执法、矛盾纠纷化解等常见问题,实践律师群众工作能力和司法所干部法律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四、形成可复制经验,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不仅为新入职律师提供了一个锻炼成长的平台,也为司法所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一年多的探索总结,实践锻炼形成“12345”白银模式:构建1个联动平台,建立组织+制度2重保障,聚焦人才培育+服务提升+基层治理3大目标,完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4项机制,实现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职业认同感+基层法治水平5个提升。下一步,白银市将积极推动实践锻炼从“试点探索”转向“常态运行”,为基层法治建设提供白银模式和白银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