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夏菜、牛羊肉、中药材、橄榄油、葡萄酒、兰州百合、木耳、宽粉、特色奶制品……5月31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刚刚举行揭牌仪式的“甘味”农产品湖南运营中心——“甘味湖南馆”以及馆内由100多家企业生产的“甘味”农产品引起了长沙市民及当地有关部门、企业的关注。这是甘味品牌中心在甘肃省外开设的首家直营门店和“甘味”在中部地区的第一家运营中心。从黄土高原到三湘大地,从黄河之滨到湘江岸边,“甘味”缘何横跨千里,出陇入湘?“‘甘味’入湘、组团外销是我们推动‘甘味出陇’行动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能以三湘大地为起点,打开‘甘味’品牌从中部破局、呈多点开花、向全国铺开的崭新局面。”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乃至海外。“甘味湖南馆”的揭牌运营是甘肃推动“甘味出陇”、推进品牌强农富农的重要举措。作为在全国率先建设的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4年以来,甘肃准确把握“甘味”由“树品牌”向“拓市场”衔接转段的阶段性特征,持续推动“甘味”建立统筹联动和品牌分级分类机制,加快构建“甘味”多层次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品牌联农带农和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升其作为全省特色农产品销售流通“龙头”的作用,有效放大了“甘味”品牌强农富农的效应。“‘甘味’品牌实现了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四连冠,‘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已经在广大客商和消费者心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对做大做强现代寒旱特色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甘味出陇”启新局
“今年,结合省级分区域招商引资等大型活动,我们在上海、成都、郑州、鄂尔多斯、天津、济南等地和新加坡、韩国、泰国举办了‘甘味出陇’系列活动30多场次,展示展销800余家企业的2400多种‘甘味’特色农产品。”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快推动“甘味出陇”,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甘味”品牌建设的意见》,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甘味出陇”工作实施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甘味”品牌宣传推广实施方案》。甘肃已在全国授权开设“甘味”品牌展销中心72家,其中省外达35家,建成线上“甘味”电商平台23个,“甘味”品牌企业年销售额达到300亿元,全省有170余种特色农产品远销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种子、果蔬等出口额连续两年增幅达到两位数以上,占全省出口值的23%以上。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加快推动“甘味出陇”,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积极组织“甘味”企业参加全国农交会、消服会、广交会、兰洽会、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国优强民企陇上行活动和农业农村部会同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办的“2024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长三角、京津冀推介周”5个专场活动;扎实推进“百万职工消费‘甘味’农产品”行动,加力推动地区协作和地企合作。甘肃农垦集团围绕“甘味”品牌中心升级提效能,打造“甘味”产品分层分类、商贸洽谈、参观了解、体验零售的“大本营”,支持营销龙头,完善供应链,拓展渠道扩规模。平凉市、庆阳市、天水市等地举办了第三届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招商推介大会、2024中国苹果年会·庆阳苹果商贸洽谈会等“甘味”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临夏州组织广河羊羔肉在第20届马来西亚国际清真博览会上亮相,点对点对接大型采购商,与终端市场建立紧密联系,畅通销售渠道。定西市在互联网销售平台建成2200多家店铺,“定西马铃薯”“定西宽粉”年销售额超1.5亿元。
“今年以来,我们还大力创新宣传‘甘味’品牌的推广模式,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农的‘甘味’推广新路径,把‘甘味’农产品推广融入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全过程,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大会等活动中,集中展示推广了‘甘味’农产品,取得了明显成效。”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甘肃坚持按照“线下门店铺货体验+线上直播预定”“团购+消费者就近提货和点对点配送”模式,积极探索扩大“甘味”农产品的零售份额和客户群。
“组合拳”铸就“硬核”竞争力
“白如‘玉带’的‘定西宽粉’、品类多样的道地药材、温润香甜的临洮百合、红艳诱人的通渭花牛苹果、金黄透亮的岷县蜂蜜、清凉酸爽的漳县沙棘等几十种陇中‘甘味’广受欢迎!短短几天时间,定西就签约包括‘定西宽粉’、黄芪精深加工、现代农业产业链仓储保鲜在内的项目7个,签约金额达13.84亿元。”10月14日至18日,2024年“甘味入鲁”特色农产品展销周活动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活动现场人声鼎沸,比肩接踵。定西市农业农村局精选了13家“甘味”农产品企业的产品,在“定西宽粉”展区,参展人员现场煮起了“流汁宽粉”供与会客商和游客品尝,热辣滚烫的宽粉顿时让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跟定西一样,来自庆阳的“甘味”农产品也备受青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不仅组织6家企业和8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的70多种农产品参加了展销活动,还邀请刘兰芳、道春霞等乡村工匠参加了技能展示活动。展区内,脆甜适口的庆阳苹果、肉质鲜美的环县羊羔肉、香脆可口的白瓜子、营养丰富的乳制品、健康有益的小杂粮以及精致夺目的庆阳香包等琳琅满目的特色优质产品吸引了客商和众多济南市民驻足品尝、咨询购买、洽谈订购。
“我们紧盯国内外市场对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优质农产品需求快速增长的大趋势,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构建起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为主导、众多地域品种为补充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甘味’品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品牌是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做强做精现代农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则是提升农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甘肃坚持聚力推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全省优质特色农产品持续批量供应能力不断提升。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高原夏菜生产集散基地,全国重要的牛羊肉和优质苹果生产供应基地;全省已建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1750万亩,标准化养殖场2100个,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415个,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产地环境数据库,完成静宁苹果等60个产品品质评价,“甘味”特色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底色”不断夯实。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想在市场上“立得住”“叫得响”,让老百姓“信得过”,规范化建设很重要。甘肃着力构建以“甘味”公用品牌为统领,地方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品牌培育体系;充分发挥“甘味”品牌知名度提升快的优势,赋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建设,发挥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消费指向明确、市场销售效果好的优势,支撑创响“甘味”品牌。甘肃不断强化多层级联动,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健全完善从传统市场、品牌门店、线上平台到专场活动的一揽子营销布局,建立省级领导牵头推动、部门强力支撑、市州协同推进、农垦集团承接落实、多方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培育和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用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手段开展品牌体系建设。
甘肃率先建立了《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严格准入、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形成竞争机制,出台了全国首部关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地方性法规《甘肃省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修订了《甘味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在“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上形成1部条例、1个意见、2个方案、1个办法的制度体系,打出了一揽子的政策“组合拳”。“我们严格实行‘甘味’品牌目录的动态管理,加快推进‘甘味’精品培育。”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甘肃认真组织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品牌监测,经县区自检、市州审核、省级核查、会议审议,对《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核减清退了3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和30个企业商标品牌,调整后的“甘味”品牌目录共有60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和650家企业商标品牌。甘肃省提出,将坚持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努力培塑15个左右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5个左右的在全国有规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品牌和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品牌。
产品要畅销,品质是根本。甘肃坚持严把“甘味”农产品的品质关,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责任主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频次和覆盖面,落实管控措施,维护品牌公信力和质量安全。定西市成立省级马铃薯及其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发布了“定西宽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筹建“定西宽粉”商标品牌指导站,完成31家生产企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许可,制定《“定西宽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筑牢品牌保护的“防火墙”。甘肃旭康食品有限公司依托绿色生态标准化肉牛育肥场和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坚持产品质量安全全链条监测,从源头保证品牌品质,高档雪花肉市场售价达到每公斤1940元,荣获首届中国牛·优质牛肉品鉴大会“最具风味奖”“品质特别奖”、2023年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最受关注产品,并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专供牛肉,市场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
创新“催生”持续发展动能
做好“甘味”品牌这个“土特产”大文章,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关键支撑。甘肃大力支持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引进和试验示范,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集成配套,为“甘味”品牌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甘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花卉、蔬菜制种基地和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定西市狠抓体系化良种繁育,加大新品种选育、引进和示范推广力度,收集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1500多份,选育新品种12个,推广应用500多万亩,培育种薯企业39家,原原种生产能力超过16亿粒、占全国一半以上,原种、一级种占全省一半,有力提升了品牌核心竞争力。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团队积极对肉类、果蔬和中药材等“甘味”农产品进行成分提取、分离和功能评价,全面挖掘“甘味”农产品在营养成分、功效作用等方面的优势。同时,该团队还着手对“甘味”农产品的储藏、冷链物流和保鲜等技术进行研发。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致力发挥创新、服务两大职能,优化项目组织模式,有效支撑和保障甘肃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7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1项,实用新型专利等513项,品种保护权23项……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甘肃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链条的改造,支持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装备、智慧农业发展,用现代手段为“甘味”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品牌化营销提供有效支撑。在着力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甘肃持续构建完善产业链体系,培优扶强链主企业,打造规模产业集群,获批创建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产业强镇49个。
联农带农不断放大强农效应
初冬时节,走进张掖市临泽县兴科荒漠区设施农业示范园温室大棚内,一串串颗粒饱满、紫莹莹的葡萄挂满藤架,散发着清甜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工人正忙着检测甜度、精心管护,为即将上市做准备。
近年来,临泽县以南、北、中三条荒漠带为重点,瞄准错季鲜食葡萄高端市场,探索出温室葡萄、拱棚葡萄和露地葡萄等不同栽培模式,实现了鲜食葡萄的周年供应。目前,临泽县葡萄栽植面积达1.6万亩,2024年预计葡萄总产量12745.31吨,产值7206.44万元。该县注册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24家,从事葡萄生产经营企业1家;注册认证有机葡萄基地6家、379.8公顷,绿色葡萄产品3个,其中红桥庄园葡萄酒、诚坤葡萄、银先葡萄三家成功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葡萄从业人员达2000人,在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甘味’品牌建设,我们带动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积极参与,构建起了更加完备的品牌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把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品牌附加值实实在在体现到农户增收上。”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甘肃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571家,农民合作社9.37万余家,成员203.88万人,带动农户242.34万户。全省一产增加值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5%,两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全国第三。
借助“甘味”品牌这个大平台,通过品牌认证,依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众多“甘味”农产品实现了优质优价。
在兰州,曾经面临滞销的白兰瓜实现增收20%,“软儿梨”成为畅销的出口商品。静宁县以“静宁苹果”品牌拓市场、延链条、助增收、促振兴,2023年全县苹果产量106.8万吨,产值70.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000元,占总收入的75%以上。甘肃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集新品种引进示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采摘、休闲体验、观光旅游、科普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公司,已建成智能连栋温室8座,日光温室20座,钢架大棚400座,工厂化育苗棚3座,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占地12000多平方米,形成了“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订单化销售”的高原夏菜生产销售体系。该公司总经理谈应勇介绍,公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配送分中心,每年5月至11月持续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川渝地区等配送兰州高原夏菜,今年共销售兰州高原夏菜2万多吨,实现销售额近8000万元,直接带动500户、2000多名群众就业增收,间接带动1万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